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7年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工具箱“弹药充足”
——看货币闸门如何调节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 忱

一段时间以来,央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2月15日,人民银行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3935亿元,对冲当周到期资金的同时,净投放中期资金;16日,央行在公开市场通过逆回购净投放了期限在1月以内的短期资金。业内人士认为,央行在外汇占款下降的背景下,通过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补充流动性缺口的同时,调节好货币闸门,避免释放与政策目标不适应的信号,体现稳健中性的政策基调。

近一段时间以来,外汇占款持续下降的趋势依然在延续,从流动性层面来看,这意味着来自旧有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水量”减少,基础货币出现缺口;而从央行货币调控层面来看,这意味着央行被动投放的资金减少,而主动供给的流动性增多,央行能够更加主动地供给和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选取合适的数量型工具,弥补流动性缺口,成为一个新课题;而解决这一课题的关键,在于对政策基调的把握。

过去在外汇占款增加的时期,央行曾通过提升准备金率回收过多的流动性,如今形势改变,准备金工具却已经淡出近一年。究其原因,是因为如果调降准备金率以释放长期资金,会给予市场过于强烈的偏宽松信号,并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对外汇储备和汇率形成负面压力,不符合稳健中性的要求。

中性的意思是不松不紧,流动性要保持基本稳定,不降准,就需要用其他的工具来补缺口。如今可以用来补缺的数量型工具还是颇为丰富的,短期的有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SLF),还有节前创设的临时流动性便利等;更长期限的则以中期借贷便利(MLF)为代表。综合运用这些工具,可以满足不同期限的资金需求。

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操作来看,央行在常态化运用这些政策工具的同时,非常重视避免流动性过于充裕。春节之后至2月16日,央行通过减少操作量,暂停逆回购操作等方式,持续在公开市场净回笼短期流动性,原因很明确:“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15日和16日虽然通过两种工具实现了净投放,但是考虑到当周有大量临时流动性便利和逆回购资金到期,总体来看,依然是偏于资金回笼,少数交易日净投放的目的在于调节回笼节奏,避免形成流动性冲击。

由此可见,央行在工具运用和选择方面,重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过多是不行的。从结构性工具的运用方面,也可以对此加以印证。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是典型的结构性工具,主要为一些市场力量不愿参与但在国家战略层面亟待发展的领域提供定向支持,发挥结构引导功能。对于这类工具,央行有关负责人近日明确指出,“货币政策主要是总量政策,结构引导功能是边际的和辅助性的,要注意避免过量使用结构性工具导致总量偏多等问题。”可见,即使是结构性工具的运用,也要考虑避免因溢出效应导致流动性总量偏多。

稳健中性的基调,与目前的经济增长和通胀形势相匹配,与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相适应。在今后一个时期,预计在数量型工具的选用方面,依然会根据稳健中性的要求,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调节好货币闸门。市场需要进一步适应货币供应方式的新变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