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协同发展机制——
县域“医共体”缓解看病难
本报记者 文 晶

过去一年里,安徽省明光市潘村镇居民戴林好一度面临看病难、看病贵。随着县域“医共体”出现,他的求医路峰回路转。

前不久,在潘村镇卫生院,记者遇到了正在住院治疗的戴林好。71岁的老戴2015年10月身体不适,从本市到南京检查,都是被当作急性肠炎治疗,但效果不好。到第九天挺不住了,在上海工作的儿女把他接到上海检查。残酷的结果很快出来了——盲肠癌,全身扩散。但是因为老戴体弱,上海这家医院的肿瘤科没有收治,说病人经不起放化疗。

“就是收我,我也不能在那里治啊,医生都说了希望不大,何况住院费对我们家是个天文数字啊!”想起当初的经历,老戴唏嘘不已。

回家第四天,老戴又撑不住了,儿女拉起父亲再去求医。但是去哪里呢?老戴家就住在潘村镇上,隔壁就是镇卫生院。“不行就找方院长去看看吧。”

院长方建武在潘村镇卫生院已经行医18年,经验丰富。“当时一看片子,瘤体完全梗阻,再不手术就不行了!”

手术由方建武主刀,第二天就给老戴做了瘤体摘除。“病人活一天,就要有一天的生活质量,这个大瘤摘掉,病人会舒服很多。而且实行‘医共体’,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病人在我们最基层的卫生院治疗,可以享受最高比例报销。再加上他家是低保,在我们这里报销比例是90%。”方院长说得没错,这个手术老戴总共花费不到2000元,而且医院就在家门口,家属照顾起来也更方便、更省钱。

“现在我每一天都很安心!”戴林好说,手术到现在有一年多了,他吃得下,走得动,一月做一次化疗,药费也基本都报销了。朴实的老戴对方院长感激不尽。

老戴的幸运,并不是个案。在新一轮医改中,安徽省紧抓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的契机,首创县域“医共体”。“医共体”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医防融合,为县域内居民提供连续、协同的“预防—治疗—康复”服务。

据介绍,2016年上半年,安徽首批15个、第二批25个试点县县外住院病人分别同比下降11.87%和8.20%,县内住院病人同比提高11.05%和12.13%,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2.08%和4.83%;40个试点县住院总费用减少6.38亿元,次均住院费用减少221元,新农合资金支出减少4.02亿元。在节约费用的同时,试点县实际补偿住院患者的费用较非试点县提高了6.34%。

这个模式在乡镇一级如何运作?方建武给记者做了详解:潘村中心卫生院和明光市人民医院牵手对接,成为其牵头成立的“医共体”九家“分院”之一,潘村中心卫生院又与所属12家村级卫生室签订“师徒”协定。“‘医共体’牵头单位给我们定期派驻医师,定期举办专业讲座,帮助提高业务能力,我们又指导村级卫生室业务工作,形成‘链条式’上下联动帮扶关系。医生可以将患者病情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向上级医院的医生请教,减少会诊时间,也减少患者的看病成本。”

明光市卫计委副主任张树忠告诉记者,明光市两家“医共体”牵头单位,与南京胸科医院、蚌埠医学院、滁州市人民医院、省立医院等都建立了业务联系,提高本级医院对收治疑难重症患者诊治能力和诊治水平。

“医共体”改革后,潘村镇中心医院业务水平快速提高,除常规开展一二类手术外,在专家指导下还选择性开展了一些三四类手术,去年截至11月业务增长19.21%,住院5186人次,较上年显著增长,正在为二级医院的创建积极准备。据明光市卫计委统计,2016年全市中心卫生院50+N疾病住院人次(50种确保收治,“+N”种由牵头医院扶持乡镇卫生院尽力收治)较2015年增加13%;县级医院100+N疾病住院人次较2015年增加36.05%,次均费用平均下降697.9元。据了解,2017年,安徽省县域“医共体”试点将扩大至65个。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