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融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形成31个站点的内陆网络布局,实现与东北腹地和欧洲各国互联互通——
大连港成老工业基地走向“一带一路”新通道
本报记者 苏大鹏
大连港创新业务模式,2016年8月8日开通全国首个冷藏集装箱过境班列。当日,满载着150吨新鲜果蔬的全冷藏集装箱班列,从大连港奔赴8600公里外的莫斯科。 本报记者 苏大鹏摄

东北地区最大港口大连港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该港口过境集装箱完成1.8万TEU,同比增幅达到106%,这一数据较2014年全年增幅高达3倍。《经济日报》记者日前在大连港采访了解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辽满欧”、“辽蒙欧”等多条国际物流通道相继开通,这些通道在日益成为中欧货物运输热线的同时,更为大连及东北地区腹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精心构筑国际物流通道

在地处东北腹地的边境小城满洲里,如今平均每周有两班来自大连的过境班列从这里驶出国门。从2015年正式开通以来,大连港集团精心构筑的“辽满欧”国际物流通道,使满洲里日益繁忙,过境班列也迎来爆发式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经满洲里口岸通关的年出口量增幅为180%,过境集装箱达到1.8万TEU,并呈现继续上升趋势。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华南、华东、华北、胶东等地的汽车零件、机械设备、日用小商品,通过“辽满欧”国际联运通道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

据介绍,“辽满欧”是大连港最先培育、极具竞争力的集装箱过境通道。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东北地区经二连、阿拉山口(霍尔果斯)至蒙古、中亚通道的集装箱过境班列,全部通过大连口岸运作。围绕“辽满欧”等国际物流通道,大连港创新业务模式,接连开通全国首个冷藏集装箱过境班列、“辽满欧”首个商品车班列、服务于中国最大海外工业园的明斯克过境班列等。

2016年1月份,韩国三星电子的货物通过“三星班列”,成功运抵俄罗斯卡卢加州。不仅运输时间大幅缩短,也为LG、丰田、宝马等许多国际企业产品提供了物流新选择。如今,“三星班列”已实现每月3班常态运行。

大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辽满欧”国际货运通道的爆发式增长,正为大连这座港口城市带来一系列发展机遇,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大连港乃至大连相关行业不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了信心。

据了解,在大连市的支持下,大连港在开通“辽满欧”国际物流通道的同时,“连哈欧”、“辽蒙欧”、“辽新欧”等多条中欧班列也相继出炉,在亚欧之间陆续建起畅通、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

“港口变革必然为腹地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我们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精心构筑的国际物流通道,可以说进一步增强了对东北腹地经济的牵引作用。目前,东北98.5%的外贸集装箱进出口货源通过大连口岸转运。像‘连哈欧’国际过境班列的开通,就能够有力地推动黑龙江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大连港相关负责人说。

吸引货源走上“一带一路”

大连大窑湾港区内,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就位于这里。目前这里是全国唯一一个具备独立法人资质的中心站,同时也是全国唯一实现与港口无缝衔接的港前站,是大连港国际过境班列的起点。

2016年8月8日,满载着150吨新鲜果蔬的全冷藏集装箱班列,从大连港奔赴8600公里外的莫斯科。这是中国开通的首个全冷藏集装箱过境班列,较传统海运节约一个月时间。稳定高效冷藏物流通道的建成,得益于大连港近年来不断利用其丰富的海向航线资源、完善的环渤海内支线网络和发达的陆向海铁联运体系,不断提高物流“综合性价比”,吸引越来越多的进出口货源走上“一带一路”。

大连港相关负责人认为,便捷、优质、稳定、高效的海铁联运通道将有助于大连及其腹地更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找到更佳的发展机遇。记者了解到,在辽宁省、大连市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大连港紧抓“一带一路”建设主题,不断升级“辽满欧”等海铁联运通道建设。据介绍,目前大连港拥有内外贸航线108条,对国内外300多个港口和地区航线网络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日、韩、东盟航区航班密度每月超过200班。该港的环渤海集装箱支线服务网络覆盖辽宁、河北和山东环黄、渤两海区域的13个支线港。每周运行70余个班次,是环渤海地区独有的“海上穿梭巴士”。支线年均运量达到100万TEU,年中转集装箱超过300万TEU。

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的港口,大连港海铁联运目前已形成“4大中心、12个场站、31个站点”的内陆网络布局,实现与东北腹地和欧洲各国的互联互通,是交通部、铁路总公司确定的全国铁水联运六个示范港口之一。2015年海铁联运量达到34.9万TEU,再次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大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丰富的航线资源和成熟的多式联运,不仅为“辽满欧”等国际物流通道提供运力和货源保障,更为大连不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海铁联运能力不断增强,以大连为基点的国际联运通道也不断丰富。如今,大连港国际通道建设不仅实现了“西拓”,更取得了“北进”新突破。继2014年首航北极东北航道后,中远集团的“永盛轮”2015年7月份再度从大连港起航,并在“黄金水道”首次实现双向航行,这一举动不仅是自身发展的突破,更为将来中国货运船舶在北极东北航道的常态运营打下了基础。

多部门联手提升软环境

2016年5月份,凭借冷藏班列及商品车多式联运等创新业务,大连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在全国31个省区市申报的43个参评示范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的建立,可为在大连口岸中转的过境班列业务实现24小时内快速通关、通检。

大连港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他们为不断优化口岸环境,满足中欧班列铁水转运业务对时间的要求。大连海关、辽宁检验检疫局和大连港等单位专门成立“一带一路”联合工作组,与沈阳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建立了沟通协作机制。目前,从铁路计划的申报,到车皮的调配、班列的开行、在途的跟踪等,大连港都能对中欧班列优先保障,这使得班列运输时间由原来的3天至4天压缩至48小时以内。

与此同时,大连港还对海运、港口作业、铁路在途等即时信息实行了有效整合,可随时向客户提供全程在线信息查询。如今,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冷藏货物转运口岸,大连港已经建成全国沿海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保税冷库群。进口水果、冻肉等冷藏货物份额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冷藏水产等国际中转业务一直以60%的增速快速发展。冷藏集装箱年进出口量超过20万TEU。

据介绍,日益成熟的冷链以及商品车物流体系,让大连港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物流、金融、贸易全程参与的服务供应链。港口服务的不断创新与升级,为中欧班列低成本、高效运转,为增加国际物流通道的吸引力、竞争力提供了新动能。

2016年全年,在经满洲里过货的众多口岸十几条班列中,从大连港始发的“辽满欧”过境班列过货量排名已由2013年的第8位,跃升至目前的第2位。不断新增的中欧过境班列业务,为大连及整个东北腹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