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县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补短板 县域添后劲
本报记者 乔金亮
① 青城镇游园社区居民分房情景。
② 永丰县佐龙乡留北坑村一景。
③ 府谷县高庄则村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④ 高青县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垃圾经清理分类后通过各镇的垃圾中转站运往县城垃圾处理中心,再运抵淄博热电厂焚烧处理。图为环卫工人运送垃圾。
⑤ 府谷县新民镇芦草畔村新农村建设一景。 本报记者 乔金亮摄

乡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发展要有产业支撑,就离不开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农村;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人力资源,就离不开农村社区对人口的接纳和吸引;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就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乡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期以来制约县域发展的短板。县域经济要均衡发展不能少了乡村经济这条腿。伴随新农村建设的加速推进,县域发展的产业基础、人力支撑和基础设施如何在乡村夯实?记者前往多个县域进行了采访。

“一村一品”,向村域产业要特色

随着春节临近,江西省永丰县佐龙乡留北坑村的菜农们越发忙碌。他们采摘留棚过冬的秋延辣椒,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留北坑村曾是贫困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葡萄等特色产业。如今的留北坑村彻底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穷”的落后面貌,在当地成为“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发展奔头”的专业村。

永丰县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了“一园三带一区”5个富民产业辐射圈。目前全县蜜柚、绿色蔬菜、高产油茶、白莲等特色产业面积达91.2万亩,全县“一村一品”专业自然村达1000多个,产业乡镇覆盖面达100%,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通过发展休闲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等乡村产业,实现村民小组有家庭农场、行政村有合作社、乡镇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格局,搞活了一方经济。

西部地区的农村应选择什么样的产业?这是长期以来困扰西部地区县域发展的命题。四川省蒲江县地处成都西南,是典型的西部丘陵山区县。近年来,蒲江县外出务工农民九成回流,昔日德泥墙草房变成了如今的独院别墅,田野里满是葱葱郁郁的茶树和猕猴桃树。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地横向拓展农业功能,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以旅游业带动“隔二连三”,壮大了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截至2016年,全国各类专业村达到5.8万个,专业村农民人均收入比全国农民人均收入高出16%。从行业布局看,从事蔬菜、水果、茶叶、花卉4大产业的专业村数量占到专业村总数的54.8%,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各地还培育出精通种养技术的技能型农民、外出务工的劳务型农民、以返乡青年和产业大户为主的创业型农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型农民。

“我国多数县域的农村自然资源丰富,有各自的优势,具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的潜力。关键要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县域经济发展要有产业支撑,要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如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要努力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强大的内生动力。

“两区同建”,让人进得来留得住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空心化日益凸显。如何把人力资源留在县域,稳在乡村,让县域经济不失血,成为一道难题。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积极推广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模式,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和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

陕西省府谷县皇甫川园区的最初定位是“煤化工产业园区”。近年来煤炭走弱,园区转型发展“综合服务区”“工业区”和“高效农业示范区”3大板块,以工业反哺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通过百企带百村、一企一园等途径,推动周边村镇发展蔬菜种植、禽畜养殖、副食品加工和运输、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业,并促使部分村民进入现代化社区,开始集中居住。

在山东高青县,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农村面临空心化问题。对此,当地建设农村社区,提高对人口的接纳能力,同时发展特色产业,吸引农民务工就业。目前,全县发展农村社区45个,建设安置房121万平方米,5600名群众搬迁入住。青城镇的游园社区由4个村的360多名农户组成,社区大多数居民的工作地是离社区不远的“汽车刷小镇”。

高青县的青城镇、木李镇历来有制作汽车刷的传统,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2014年,该县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设汽车刷产业园,吸引制刷企业及农民工入园。目前,占地150余亩的汽车产业园已经建成,特色小镇初具规模。与之类似,该县还有渔具小镇、黑牛小镇、光伏小镇等特色小镇。“生活在我镇城乡社区的居民,户籍不一定是我们青城镇,但我们一视同仁,履行好我们的管理职责。”青城镇党委书记孙秀娟说。

“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农村社区化建设也不能一刀切。”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认为,对地处城镇规划区的村,要逐步使农民进入现代住宅小区,融入城镇变成市民;地处城镇规划区外的工业经济村,可建立工业小区,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地处农业发展功能区的村,可以根据山水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建设生态型社区;有历史文化遗址的村,可建设保护型古村社区;没有特殊资源的村庄,可以通过整治改造,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美丽乡村”,促设施和服务齐升级

根据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府谷县高标准建设了一批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重点中心城镇,同时撤并1/3弱小村、培育发展1/3中心村、重点抓建1/3富裕村,优化了村庄空间布局,形成了以重点小城镇为纽带、以新农村社区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发展格局。同时,推进新村改造,有步骤地推进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各地还发力公共服务,促使新农村建设实现由“物”到“人”。春节假期,高青四中的学生贾正元随爸妈从县城回乡和奶奶过年。“俺有两个家,平时住城里,节假日或农忙回乡下。”坐在刚买不久的小轿车里,贾正元喜不自禁。能在县城读书,得益于该县实施的“初中进城”工程。如今,该县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初中进城”全面铺开,全县约10万名学生实现了进城读书梦。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度差别很大。2013年起,农业部实施美丽乡村创建,用3年时间组织创建了1000个“美丽乡村”试点。通过努力,许多村庄基本告别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自2015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作出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在农村进一步消除盲点、扩大覆盖、提升水平和推进并轨的举措。目前,全国多数村庄开展了规划建设试点,农村用电更方便了,道路更畅通了,房子更整齐了。

面对县域财政收入增幅放缓的新变化,如何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专家认为,要用财政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鼓励其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对于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农村公益性工程和项目,可采取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管护和运营;对于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