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质好,才是真的好
王 堇

人总是容易被自己以为的事情误导。比如,在电视剧市场上,以为引发话题讨论就稳赚不赔,其实,还有不少吐槽声掺杂其中,还有不少板砖正在“飞”来的路上;以为掌握遥控器的年轻一代受众会因为颜值舔屏,但调查数据显示,74.3%的“95后”在校大学生认为故事情节才是他们的第一考量标准,接下来要看演员演技,只有17.1%的受访者认为主演必须颜值爆表。这也说明,“品质好,才是真的好”。

普通观众一年收看的剧集毕竟有限,为他们多提供一些优质剧,减少其耗费在选择上的时间,也避免点开两分钟就决定放弃全剧的尴尬,观众一定会有幸福感。从这个角度说,也必须在剧集品质上瞄准高端。

如何实现品质高端?恐怕,前期努力与后期评价都少不了。所谓前期努力,要求从创作开始就不糊弄、不媚俗。之前,我们在这方面走了不少弯路。国产电视剧一度陷入题材荒,往往一部作品成功之后,同类型同题材的剧作会立即“刷屏”,对观众造成疲劳轰炸;奇侠、穿越等类型领域,充斥着大量低俗内容,透支市场潜力;情节安排套路化,观众看到第5集,就能自己设计后10集的走向,且与编剧最终呈现高度吻合……这一系列问题,其实都与创作者没有从真实生活中潜下心来做功课脱不了关系。

好的电视剧创作者,是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过钻研的。比如,写民国题材,就得研究民国史;写悬疑题材,至少得看过希区柯克;写当代都市爱情题材,起码得深入生活、了解当代年轻人的心理特征。一句话,有感就发,无感不发。有了这样的根基,再加上导演、摄像、演员等的“良心”付出,品质高端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还有句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对应的是另一个不好的倾向,即“电视剧越拍越长”。数据显示,2004年至2008年间,播出的电视剧平均每部控制在30集之内;到了2016年,这一数字变为每部40集。遗憾的是,与长度一起提升的并不是质量。面对多一集就多几百万元回款的诱惑,剧集被人为“注水”,好的开头总是连接着松松垮垮的中腹和不知所云的结尾,电视剧品质就这样在金钱面前被忽略。其实,对编剧来说,追求品质与追求收入并不矛盾,且在追求品质上付出的努力还会带来长久的、持续性的回报。因此,回归品质追求才是正解。

再说说后期评价,即收视率与点击量问题。前期创作的高品质总要通过后期具体的衡量标准来体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收视率就是这样的标准。如今,又加上了点击量。但收视率保底的业内潜规则让制作方不得不去买收视率,因为只有这样,电视台才愿意买进播出权;点击量这样的大数据,也在各种各样的利益面前,变成了注水猪肉。其实,买收视率或点击量这件事,并不能左右观众手中的鼠标和遥控器,他们还是会被真正的“高品质”所吸引。而且,真的好剧也不怕一时的收视率低迷,初播时不被看好的《琅琊榜》最终还是成了现象级作品并成功走进国际市场,就是最好例证。

当然,我们反对歪曲收视率和点击量这个标准,也反对取消这个标准,最应该做的是优化这个标准,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与剧集品质挂钩。

对电视剧产业而言,品质好才是真好。观众也希望,每当坐下来、打算用电视剧消解现实中的疲惫时光时,看到的会是一个好故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