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7年2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技能”不怕“机器换人”
本报记者 喻 剑

2月10日清晨,湖北襄阳人江涛从广东惠州的家中出发,来到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人才招聘市场。

从农历正月初八开始,江涛就每日往返深圳惠州两地,在人才市场找机会。今年33岁的江涛,已经在深圳电子公司工作了8年。因为工作能力突出,他从最初的文职人员、流水线普工一路晋升为公司贴片生产车间主管,月薪也从最初的2000元上涨到7000多元。去年10月,家中添了一个女儿,江涛感觉“多了份为人父的责任”。春节前他辞去工作,制作好新的简历,到人才市场“碰碰运气”。

但一天下来,他并没有将简历交出去。“去年起,我就把目标定位到华为这样的大公司。”他向《经济日报》记者交了底。正月初八那天,他就给华为机器一家企业投了简历,接下来投的是三星和沃特玛电池。

相比收入,江涛更看重培训机会:“我在生产交换机、路由器的电子公司工作过,有相关经验,希望能在更大平台接触更多更新的技术,开拓眼界、提升自己。”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抽样调查显示,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新聘员工平均起薪持续上调,但普通劳动力与专业人才紧缺现象持续。江涛告诉记者,他原来工作的电子厂,经历过“机器换人”,已经实现半机械化操作,“普工过去只需要提高速度,现在不太一样,需要熟练操作几台机器,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高了”。

在深圳,传统制造企业的成功转型,以及新兴行业的兴起,带来大量工作岗位。深圳人才大市场2月5日启动了2017年第九届“才市暖阳——招聘求职公益周”,5天来已经吸引了包括富士康、比亚迪、华大基因、住友电工、卡西欧、美的集团等众多名企在内的849家单位参加。与去年同期相比,73%的企业增加了招工数量,共将发布超过15000个工作岗位。

越来越多的来深建设者,也正通过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实现自我转型,搭上“互联网+”快车。在深圳人才大市场,记者还见到了21岁的湖北黄冈人小冯。去年小冯在电脑公司从事了3个月的产品质量检测。“公司管理严苛、工作时间长、收入低,最重要的是很难有进步。”很快,他从公司辞职,并为自己规划了两个职业发展方向:一是加强制图软件学习,进入自己感兴趣的室内设计行业;二是钻研软件开发,去互联网企业做一名程序员。“我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想先入行参加培训,从最基层做起,希望能在新行业有一番作为!”小冯信心满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