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2017新春走基层 感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温度的天气预报
本报记者 杜 芳

新春前夕,我走进中央气象台会商室,见到了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员宗志平。他的黑眼圈很明显,眼神里透着一丝倦意。年底了,对于宗志平和他的同事而言,却正逢最忙碌的时候。

如今的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化,春运的天气如何,哪些高速路会出现雨雪大雾,景区要避免哪些气象风险等等,预报员都要重点关注。虽然技术手段、硬件软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变的是中央气象台大平台忙碌的场景。在宗志平的身后,一台台电脑正高速运转,风向风速、气压场、云团走势千变万化,预报员盯着这些数据分析趋势,反复订正,将一份份最新的预报信息及时发布出去。宗志平告诉记者,中央气象台会商室的灯从来没有熄灭过,这个岗位总有人在日夜坚守。

“什么时候能歇下来?”记者问。“我春节还要值班,可能到正月初二初三换别的同事,才能回家看看老人。”宗志平说。

作为一个常人,宗志平和他的同事也会牵挂着小家,可是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着更大的责任,春运出行、百姓生活、产业经济乃至一方平安都离不开气象服务。为此,他们观云测雨、把脉阴晴,风雨无阻、无止无休。

每一份天气预报都是有温度的,虽然大家看到的预报信息有时候只有一页纸,但是这页纸的背后有预报员们多年的经验积累,有大江南北气象人的默默奉献。宗志平告诉记者,气象人还有个别人看不懂的职业病,而且天气一变就容易“发病”。比如说预报北京夜里两点左右下雪,预报员往往在两点钟之前辗转难眠,即使窗外黑咕隆咚看不见,也会伸手出去试试,只有发现飘雪了,这才把窗户一关,踏踏实实去睡觉。

甘于百般被“虐”,只因心中放不下那份责任与担当,守护万千家庭,他们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成就与快乐。没有鲜花和掌声,新年平安的灯火亮起,就是一枚枚奖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