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2017新春走基层 感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北京西站看春运的变与不变
——“糖醋李吉”春运直播报道感想
本报记者 李 瞳 吉亚矫
1月24日,当天的班次工作结束后,本报记者李瞳(后排右一)、吉亚矫(后排左一)在站长值班室前与全体工作人员合影。马老池摄

1月24日,春运第12天,我们作为《经济日报》记者夫妻档,组成“糖醋李吉”组合来到北京西站,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讲述春运背后那些酸酸甜甜的故事。这次“创新”的采访活动,让我们收获良多。

在超过10个小时的直播中,我们共发布图文、视频报道40余条,围观人数近6万人次。在北京西站直播的一天,我们采访了值班站长、安检人员、公安干警、大学生志愿者、小红帽、旅客等人群,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春运的真实情况。

镜头前,工作人员介绍“刷脸进站”的使用方法,提高了验票效率;幕后小编展示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客户端的功能,乘客实现了“智慧出行”;带着5个月大孩子的妈妈感叹新增的哺乳室干净温馨,保证了照顾孩子的私密性……北京西站将高科技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相结合,使旅客回家的路更便捷、更舒适。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被铁路人不变的初心所感动。从紧张的交接班和此起彼伏的电话声中开始,到为重点旅客提供服务、遗失物品代寄、广播失物招领、延误旅客改签……可以发现,值班站长张庆红简直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乘客回家路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通过她都可以迎刃而解。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在和值班站长并肩工作的一天里,我们切切实实体会到了每一个铁路人工作的辛苦,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如果不在现场,我们无法想象看似柔弱的值班员小文,是每天抬送数十位重点旅客的“女汉子”;如果不在现场,我们无法看到忙前忙后的志愿者小白,是舍弃放假时间的大学生;如果不在现场,我们无法知道小红帽孙师傅每拉一车行李就有200多斤……这就是铁路人的可爱之处,低调实干、不求回报。正如值班站长张庆红所说:“只要看到乘客们顺利上车,心里就是满满的幸福感!”

“改文风”,讲述“接地气”的春运故事。在整个直播过程中,我们多采用网言网语、关注细节、抛出问题、图文并茂,与网友形成有效互动。例如,我们发现每一个值班人员的午饭都是盛在塑料袋里直接食用。原来,这是为了省去清洗饭盒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帮助旅客解决难题。这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铁路人早习以为常,却最直接地反映出他们的敬业精神。再例如,当天候车室一位幼儿高烧昏厥,张站长立即通知医务室、救护车和公安干警,以最快的速度救治孩子。这一突发事件,让我们看到张站长过硬的职业素养和铁路部门对应急预案的充分准备。

我们欣慰地看到,很多人点赞评论表示感动,同时也对铁路工作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像网友“娜娜”给我们的留言,“记录了一件件看似平淡的小事,体现的却是伟大的家国情怀。科技的进步,人间的温暖,铁路人的辛苦,让老百姓对铁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谢谢你们经济日报”。

不同于传统报道,此次直播,我们只靠手机就搞定了所有。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在北京西站现场采访、编辑、发布,一气呵成。总结经验,在设备方面,直播前要对软硬件反复测试,确保万无一失;在内容方面,直播前要做好资料搜集和策划方案,沿着一条故事主线,在现场灵活应变、挖掘生动的素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