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青岛蓝谷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使蓝谷成为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国家高科技研发及高技术产业重要集聚区,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对蓝谷的设定。为了吸引高科技人才及企业落户,青岛蓝谷不仅不断改善研发环境,还逐步完善城市各项功能,加速建设现代化的海洋科技新城。
多举措搭建引智平台
2016年9月,地处蓝谷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迎来首批千余名新生,为蓝谷发展掀开了历史性的篇章,山大的平台效应很快显现。10月,山大与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共建的德国学院在蓝谷揭牌,引进了包括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在内的12位外籍专家。
如今,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蓝谷研究院等17个国家级海洋科研平台成立,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哈工大青岛科技园、天津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等18所高校在蓝谷设立校区或研究院。
“蓝谷的引智目标相当明确,引进的高校院所要么具有明显的涉海学科优势,要么在传统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并且正在将这种优势向海洋领域拓展。”青岛蓝谷管理局招商促进处处长程谋松介绍。据了解,2016年,蓝谷先后成功举办或承办了2016中国(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2016年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论坛、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年度大展等活动,新签约引进高等院校设立校区或研究院6个,新引进“中字头”、“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3个,新签约引进各类科技型企业40余个、累计达到250余个。
以优势产业吸引人才
“国字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企业研发中心都是蓝谷引进、培养人才的载体。2016年以来,蓝谷支持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启动实施“鳌山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面向全球汇聚海洋领域高端人才。中国海洋人才市场蓝谷分部、中国海洋人才创业中心蓝谷基地挂牌运营。
仅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一家,就引进了中国海底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精密机械和微钠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立鼎,计算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钟万勰等三个院士团队入驻。
“以产业优势吸引‘最强大脑’,构建精英人才‘朋友圈’,不仅为蓝谷补充了智力资源,更形成人才落户的集聚品牌。”蓝谷管理局党群与人力资源处处长郑雷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蓝谷培育园区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专家工作站4个,海智工作站2个,企业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引进全职与柔性人才累计35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300余人,海外人才52人。
配套设施完善城市功能
“在城市建设上全面对标新加坡”,蓝谷明确了建设方向。
各项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13条市政道路正式竣工通车、6条道路具备通车条件,蓝谷城际轨道交通基本实现全线贯通。完成温泉河、新民河、南泊河、尼姑山河等河道景观整治和滨海公园一期工程,实施滨海公园二期和滨海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大幅提升蓝谷生态品质。
教育、商业、娱乐、休闲、健身等众多项目建设提速或竣工。推进青岛第19中学、山东大学实验小学及实验幼儿园尽快投入使用,引进青岛二中、嘉峪关小学、市南区实验幼儿园在蓝谷设立分校或联合办学,引进德国卡普蒂姆文理中学和德国艾瑞集团共同建设德国中学,启动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美国西部教育联盟美国中学青岛分校等学校建设。蓝谷BC书店已开门迎客,引进中联国际IMAX电影院线、英派斯健身俱乐部等项目。
随着设施齐全、功能多样的配套工程相继完工,蓝谷的城市功能将日趋完善。如今的蓝谷,正迈向宜家宜业的宜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