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2017新春走基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节俭喜庆度佳节 文明之风遍山乡
本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春节期间,地处黔中的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幸福的笑容挂在大家脸上。

“与以往相比,这两年的风气好多了。”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以往春节前后,各种酒席让人应接不暇,“有时候一天要赶好几场,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近些年,安顺农村办酒名目繁多。甚至有的村民盖新房,买了宅基地要办一次,放线开工要办一次,每盖好一层房都要办一次……滥办酒席也造成了严重浪费。以往,在农村办酒一般持续三至五天,并呈现攀比态势,办一场酒席花费少则两三万元,多的达到十几万元。

随礼的份子钱也水涨船高。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坝羊乡科羽有限公司董事长舒明勇曾向记者讲述了其亲历的“奇葩送礼记”,当地一位老人过寿,为表示尊重,舒明勇特意备了1000元礼金。到主人家后看到门口桌上摆有6个记账本。经打听才得知,原来老人的6个孩子在分别收礼金。迫于无奈,舒明勇只得再掏出200元,给每个账本上了200元礼金。据记者了解,在安顺地区,吃酒的礼金由本世纪初的50元,渐渐上涨为数百元,关系亲近者甚至要上千元。“在外打工三万三,回家吃酒荷包干”,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贷款吃酒”的情况。

安顺市文明办主任邓勇告诉记者,“名目繁多的酒席,让团聚的喜庆变成了难以说出口的负担,滋生了不良的社会风气,群众的压力大,意见也大”。

面对滥办酒席的风气,安顺市于2014年出台《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暂行规定》,对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酒席进行整治规范。市里还制定《规范民间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指导意见》,探索建立规范村(居)民办理酒席的工作机制。

2015年4月,塘约村在修订村规民约时明确规定“村民除了婚丧嫁娶外,一律不得置办酒席”,并组建红白理事会,购置了160人的桌椅,组织7支服务队,负责全村红白事的办理,劳务费从村里的集体经济中列支。“理事会统一办酒,可以有效监管酒席规格,缩短时间,避免铺张浪费。组织服务队,一方面村民不用再请假帮忙,另一方面也为村里劳动能力不强的老人和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左文学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