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扶贫开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省兴国县借力学生营养餐推进精准扶贫——
营养学生 富裕农民
本报记者 刘 兴 通讯员 赖福鑫
右上图 学生营养餐配送中心生产车间。

左下图 兴国县的学生们吃上了营养餐。

本报记者 刘 兴摄

江西省兴国县利用营养餐食材专供基地的技术优势,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返包倒租等多种方式增收,并将“菜篮子”工程与保障学生营养餐食材供应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今年62岁的钟效让是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垓上村的低保户,7年前,儿子猝死,儿媳改嫁,留下正读小学的孙子和患白内障几近失明的妻子。由于患有高血压,钟效让干不了重体力活,一家人的生计只能靠他打点临时工的收入维持。2015年9月,村里筹建学生营养餐蔬菜基地,村干部找到钟效让,让他去基地干活,每月至少有1500元的工资;同时,家里流转的3亩土地,也能每年按当年600斤稻谷,早、晚稻的折中价拿租金,钟效让一家由此告别了贫困的生活。“我能凭着自己的力气赚钱养家,这才是真正的扶贫啊。”钟效让说。

兴国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如何变传统扶贫为精准扶贫,推动精准扶贫由政府“配餐”向群众“点菜”转变?“百姓缺什么,就扶什么,百姓担心什么,就解决什么。”兴国县党委政府一诺千金,让贫困不再蔓延,幸福触手可及。

去年以来,兴国县不断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把实施“菜篮子”工程与保障学生营养餐食材供应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如今,4元的农村学生营养餐,花样多、品种丰富,既营养了学生,又富裕了农民,成为百姓心中的“惠民工程”。

兴国县共有25个乡镇、424所学校,约10万名学生,由食堂供应营养餐,按每生每天营养中餐配送60克肉类、240克蔬菜和0.25公斤粮食,每天需消耗蔬菜2.86万公斤、肉类1.44万公斤,每周需要鸡蛋和鸡腿各10万只,形成了稳定的食材市场需求。对此,兴国县大胆创新,将产业扶贫与营养餐配送服务相结合,高标准制定了《兴国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蔬菜产业5年规划3年完成的3万亩发展目标。以埠头乡垓上村、潋江镇杨澄村、长冈乡仁塘村3个蔬菜种植专业村为核心,调动企业、乡镇、贫困户的积极性,合力共建核心区、辐射区、专业区三个功能互补的营养餐菜品供应基地。以兴国县学生营养餐配餐企业“金源鸿兴国分公司”为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推进精准扶贫,在破解贫困户农产品难卖同时,确保了营养餐食材的供应安全,辐射带动9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占地300亩的埠头乡果蔬园学生营养餐供应蔬菜基地,就带动了贫困劳动力就业100余名,贫困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为全力推动农企对接,实现供求互通,企业根据实际需求,结合考虑菜品地区差价,种植差异、时令特点等因素,提前与贫困户订立种植订单,让贫困户知道种什么,并按订单合同规定时间、价格、方式收购蔬菜,让贫困户“不愁销”,实现生产、销售的无缝对接。

“我除了在自家种蔬菜,就到基地来帮着种菜、收菜,女儿也不用担心我了。”采访中,正在基地种植新菜苗的57岁的李帮兰告诉记者。李帮兰早年丧夫,育有两个女儿,都已嫁人,家里只剩下她和几分薄田。基地建成后,李帮兰把自家的稻田改种蔬菜,同时,村里还安排她到基地务工,除了每个月能拿到近千元的工资外,她种的蔬菜基地还帮着收购、销售,李帮兰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

“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是一项艰苦、浩大的工程。

一个“扶”字让全县上下清晰认识到,扶贫部门“单兵冲锋”显然不够,“全民皆兵”才能攻城拔寨。

2015年,兴国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助推精准扶贫的成功做法在全省叫响。这套总体设计吃透“上情”,摸透“下情”做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实”。不仅对症下药,精准发力,更通过叠加,让攻坚效用倍增。政府、部门、企业等多维联动精准大扶贫格局正加速形成。

“有了政府的帮扶,我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了。”在营养餐蔬菜基地干活的周梅英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垓上村村民周梅英在丈夫因病去世后,独自拉扯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十分艰难。现在,她在埠头乡垓上村学生营养餐蔬菜基地干活,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此外,村里还根据她的家庭情况,从基地里返租了6个大棚给她,她只需要负责管理,每月可获得不少于500元的分红。

为真正把“贫”扶到“根”上,兴国县利用营养餐食材专供基地的技术优势,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返包倒租等多种方式增收。组建大棚蔬菜、食用菌种植技能培训班,让贫困户带薪到田间课堂学技术,提升贫困户的劳动技能。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形成生产、销售的无缝对接,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同时,贫困户根据营养餐配送企业下的订单开展生产,每年每亩可获得4000元左右的收入,按照耕地600斤/亩/年稻谷的标准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基地,折合现金,贫困户每年还可增收800元/亩。采取返租模式,按“保底+提成”的方式,基地给予贫困户每月1500元左右的保底工资,并对其返租的大棚蔬菜不同品种进行定量,超出部分按60%进行分红,户年均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发展种养业的,每年可获得合作社分红1000元/户。

截至2016年,全县建成营养餐食材村供应基地6个,蔬菜种植专业村3个,通过入股、产权入股、返租倒包、订单生产、基地务工等方式,带动93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预计到2017年建成供应10万人的蔬菜基地,可带动500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约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28%。

找准症结拔出穷根,如今已成为该县的共识,扶贫成效逐步显现。为了让贫困人口迈向富裕,兴国县按照一名领导、一个规划、一个目标、一套班子、一套机制、一套办法的“六个一”理念抓项目建设,成立学生营养餐食材供应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机制,强化推进。与此同时,兴国县通过建立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组建专业务工队、发展农村电商、严格质量安全等方式完善服务体系。

2016年,全县筹措学生营养餐扶贫产业发展资金4200万元,用于种植业2200万元,养殖业2000万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