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定位,扫码就能骑走,随借随还的共享单车在2016年里火了。
在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里,有一抹亮丽的橙红色尤其鲜艳,这抹橙红色就是摩拜单车(Mobike)。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摩拜单车不仅在14个城市实现了共享单车服务的落地,还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一线城市的运营规模做到了10万辆以上。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三,《经济日报》记者跟随摩拜单车北京团队深入到日常运维工作的一线,感受这家创业企业的魅力。
公共交通的新补充
黄静是北京市东城区环卫局的一名工人,大年三十凌晨四点半,她正骑着一辆摩拜单车从家里到单位上班。“一开始就是图个新鲜。”黄静说,环卫工人上班的凌晨时段几乎没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可供选择,摩拜单车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快捷方便。
根据摩拜单车后台大数据分析发现,有一部分用户群体总是在早高峰之前及晚高峰之后使用摩拜单车,有的甚至在凌晨时段还在骑行,这群人里就有包括黄静在内的环卫工人。在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这些特殊的夜间通勤需求往往被忽视了,而共享单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运营维护的高效率
正月初一,摩拜单车的运营人员刘建根据系统后台安排的任务,到达故障车辆所在位置进行排障。他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使用者报障的数量比以往少了,但户外集中停放的摩拜单车受大风影响发生倾倒的情况比较多。
故障类型不同,优先级也不一样。比如,踏板和龙头等机械故障出现时,运营人员通常会在一天内集中排障,而当车辆出现机械锁无法锁闭等技术问题,影响到用户使用体验时,摩拜单车的运营人员则会立即出动。
运营团队能够快速抵达现场排障,得益于运营工作“点面结合”的布局。摩拜单车按照北京市的行政区划,在运营范围内的每个行政区都安排了运营维护人员,区域面积较大、用户人数较多的海淀区和朝阳区还安排了多组运维人员。此外,在一些重点的轨道交通站点附近,还有不少兼职人员辅助巡查,及时排障,并劝阻和制止不文明用车行为。
投放调度的巧做法
2016年8月16日起,摩拜单车在北京试运营,半个月的时间里,这几千辆单车就点亮了北京城区的大小街巷。与此同时,数据的收集工作也随之展开,用户喜欢在那里开始骑行?喜欢把车停到哪里?这些信息都能被及时捕捉并实时回传,通过可视化的方式生成用户需求的“热力图”,投放的精准度和效率都得到有力保障。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解决大城市交通出行的“潮汐现场”,运营团队会把骑行需求较多的区域设为目的地,从共享单车比较密集的区域调过去。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这项工作通常在夜间进行。
如果说摩拜单车进驻一座城市就是一次“联姻”,那么日常的运营工作就是在了解这座城市的“性格”,只有摸清规律,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