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纯国产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摘得世界超算桂冠……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等科学和医学期刊出版社制定的指数显示,2012年至2015年,中国成为高质量科研产出增加最快的国家。
从昔日的奋进跟跑到比肩并跑,再到部分成果世界领跑,“逆袭”的中国背后是创新集聚效应的投影。
这样的集聚效应,需要技术创新主体——企业的自我坚守。十几年前,中国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我国彩电整机产业长期忍受“缺屏之痛”,京东方敢于破釜沉舟,对技术研发长期保持着销售额7%的高投入。如今,中国面板产业已在世界领先,京东方功不可没。
这样的集聚效应,需要科研人员甘于清贫、坐得住冷板凳。早上8点多上班,晚上8点多下班,周末经常还要加班,这是很多科研人员的工作常态。正是因为多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有了“接地气”的天天P图和“高大上”的脑网络组图谱这样的创新成果。
这样的集聚效应,需要政府搭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创新不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对小微企业来说,资金不足、资源短缺都是其科技创新征途中遇到的难题。一张小小的科技创新券虽不起眼,却在危难之际帮助中云智慧渡过了难关,实现了成长。
创新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期待更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多科研人员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多有力创新政策落地开花,唯有如此,创新中国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