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8月公募基金发行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后,基金产品发行进入快车道,2016年尽管A股市场持续震荡,赚钱效应不佳,债市年末遭遇大调整,但定增、保本、打新、定开债等品种先后扛起基金公司扩张规模的大旗。公募基金发行数量创出新高,2016年全年累计发行1226只,数量相比2015年增加44.07%。
在密集发行募集的大背景下,基金市场仍存许多隐忧:迷你基金增多,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缩短、一拖多情形增多,机构在某些定制产品中占比过高、批量申报新产品成为热潮等情况牵动投资者的神经。
2016年是去杠杆、强监管的一年,对基金的监管也是层层加码:保本基金收紧,基金子公司去通道化、去规模化,分级基金门槛提高。2016年12月,监管层又下发《关于发布公募基金产品募集情况的通知》,明确2017年1月起,对存在以下六种情况的基金公司,将由有关部门派出机构进行现场核查。一是超期未募集产品数量达到或超过已批复募集基金产品总数的60%(分级基金及因外汇额度受限导致未能募集的QDII基金除外)的基金管理人,再次申报基金产品的;二是短时间大量申报基金产品的基金管理人;三是存在较多同质化基金产品未募集而再次申报同类型产品的基金管理人;四是迷你基金数量较多的基金管理人;五是基金经理“一拖多”管理基金产品现象较突出的基金管理人;六是一年内被采取两次以上行政监管措施等情形的基金管理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16年银行委外资金大幅涌入,基金公司为加快新产品发行节奏,选择提前密集申报来布局“壳基金”,一旦与委外客户达成意向后新基金便可尽快上线。
一般来说,拿到相关批文后,基金公司将在6个月内组织发行募集,超过此期限即被视为超期未募集。目前来看,这种提前布局、快速提高规模的方式变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随着监管的加强,超期募集现象突出的基金管理人将遭遇暂停申请新基金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一旦委外资金预期市场行情无法达到负债端的收益目标而需要重新考虑资产配置方式时,此前申报的“壳基金”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比如,近期债券市场的深度调整,就使得委外基金从盲目扩张向理性思考、科学布局转变。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基金超期募集现象不仅仅来源于委外资金涌入,也来自基金管理人对后市布局的思路发生及时变化。比如,易方达基金在2015年股市剧烈调整时密集上报的相关基金产品并没有上线。
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在债市调整的冲击下,许多委外性质的次新债基2016年收益率并不理想,尽管债市中长期配置价值仍在,但2016年末的市场调整,使得银行委外资金对债市趋于谨慎,未来权益投资的比重或将升高,这将对操作稳健、风控体系优秀,同时旗下具有明星权益类产品的基金产生利好。另一方面,委外之后的下一个风口,将是养老金入市以及公募FOF开闸。2016年9月23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同年12月6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确定14家公募基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这也意味着公募基金行业将迎来难得的机遇与创新。
(作者单位:上海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