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扶贫开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川市原隆村:
“我们沾了光伏的光”
本报记者 拓兆兵

从银川市区沿110国道向西驱车20多公里,记者来到了位于贺兰山脚下的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原隆村是个移民新村,村民们近两年从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市隆德县搬迁而来,故取名原隆村。

走进原隆村,红瓦白墙,道路整齐。虽然是移民新村,但原隆村的新社区、学校、卫生所、幼儿园、老饭桌等社会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小区道路旁架设的一排排巨大的光伏板。“我们村可是沾了光伏的光。”在社区小广场,村民王大爷告诉记者,这是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公司对村里实行的光伏扶贫成果。“公司与闽宁镇政府签订了脱贫协议,依托原隆村昌盛光伏科技大棚园区,采取‘政府+企业+贫困户’的方式,帮助原隆村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期脱贫。”宁夏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永亮说。

走进昌盛光伏科技大棚园区的29号大棚门口,华盛公司的箱式小货车正在收香菇,46岁的贫困户闫兰兰身穿蓝色工作服,忙着分拣香菇。闫兰兰告诉记者,在老家时她种地,丈夫打零工,家庭年收入不到2万元,生活十分拮据,3个孩子上大学的钱都靠贷款。去年搬迁后,她到园区上班,每天能挣70元,一年收入将近2万元。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闫兰兰已经掌握了香菇种植技术,明年的收入还会提高。

相比种粮食,种植香菇和花卉的技术要求较高。原隆村种植方式粗放落后,为此,华盛绿能公司对贫困户给予专业技术培训和销售指导。“我的大棚年产香菇1万多斤,年收入在25000元左右。”贫困户万军红说,他高度近视,妻子患有轻度精神疾病,属于残疾人家庭,在老家时全家6口人年收入不到2万元。现在大棚收入加上1万元的托管兜底分红,家庭年收入超过3.5万元。

昌盛公司不仅对贫困户手把手地帮扶,还吸纳了一些脱贫户在光伏科技大棚园区就业,帮助原隆村巩固脱贫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