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补上城市系统防霾这一环
王雅静

不论是政府还是市民,我们对于雾霾下的城市生活,其实还都没有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应急的措施有,持续的防护缺乏;雾霾来时,舆论汹涌,雾霾过后,抛诸脑后。面对将持续存在的雾霾,城市需要一套更系统的应对体系

新年伊始,“跨年霾”成为新的热词。席卷多地的持续雾霾,让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空气污染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分析,雾霾构成复杂,彻底根治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这也就意味着,雾霾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出现在我国不少城市市民的生活中。治霾不容松懈,防霾可否更加系统。

谈及城市防霾,其实政府已经做了很多的应对之策。比如,现在各地已经愈加成熟的天气预警制度。及时发布各种预警信息,汽车限行、建筑工地停工等措施及时跟进实施。比如,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发布会上回答污染状况、污染治理等热点话题;北京市政府邀请媒体、企业和市民代表交流座谈;特别是面对公众呼吁,北京市部署中小学、幼儿园安装空气净化设备试点工作,引来市民点赞等等。

但是,从这次持续的雾霾中可以发现,不论是政府还是市民,我们对于雾霾下的城市生活,其实还都没有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应急的措施有,持续的防护缺乏;雾霾来时,舆论汹涌,雾霾过后,抛诸脑后。面对将持续存在的雾霾,城市需要一套更系统的应对体系。

需要建立更全面及时的信息发布制度。除了天气预警等已有措施外,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新闻发言人,汇集来自各部门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定期告知公众注意事项、如何科学合理防护、及时通报雾霾成因特点、宣传治理雾霾进程、澄清网络谣言等。

需要更系统更协调的防霾体系。雾霾,不只是环保系统的事,还会涉及到卫生系统、教育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等等;雾霾也不仅是中央层面的事,还涉及到各个相关城市的管理。不仅治霾要联防联控,对于防霾和应对城市雾霾,也需要一个更为统一的协调机制,让全国城市防霾“一盘棋”。

需要对雾霾防护更有序地规划和指引。比如,口罩、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空气检测仪……与防霾有关的诸多产品,大多面临品种繁多、良莠不齐的局面,需要更多地规范和引导,明晰标准、规范市场,帮助市民选择。再比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能否有更好的防霾效果设计,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需要更多市民成为这个系统化工程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更重视过度消费资源带来的后果,用绿色的生活方式帮助城市改变;能否更多些防护的意识,至少要关注孩子的科学防护等等。

对于城市防霾,需要更加系统化的整套体系,正如当年非典肆虐,促使了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建成,希望于雾霾而言,我们不要等到更严重的“灾情”出现,再开始加速行动。毕竟,对绝大多数市民来说,逃离并不现实,他们更期待改变的发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