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即使有短期资金面较为宽松、人民币汇率继续回升、美元指数回调等诸多利好因素,债市表现依然平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支持债市走牛的条件并未全面改善。比如,央行明确今年将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调节好流动性闸门,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等等。另外,也有一些新的制约因素出现。
1月12日,央行公布的2016年12月份金融数据显示,企业中长期贷款较2016年11月份大幅增加4936亿元至6954亿元,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增加,尤其是新增委托贷款环比增加了2063亿元。显然,尽管12月份债市大幅度调整影响了企业发债节奏,但是企业并没有暂停融资,而是转向了银行信贷和银行表外信贷等融资渠道。
如果企业融资需求变得强劲,则意味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下,实体经济收益率可能已经变得可观,投资有利可图,这对债市构成了压力。
另外,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12月份价格数据显示,CPI同比为2.1%,略低于市场预期,PPI同比上涨5.5%,超出市场预期。CPI低于预期,原因在于受气温偏高等因素影响,12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仅上涨2.6%,大幅低于2015年11月份的15.8%。不过,由于今年1月末和2月初将迎来我国传统新年,根据过往经验,CPI会出现明显的节日性升高。
2016年12月份,PPI上行超过市场预期,其中原油系和黑色系贡献较大。有分析认为,PPI同比会在近期商品价格重新上涨以及低基数的作用下继续回升。在目前低库存的情况下,PPI回升也会对CPI形成传导,使得价格水平和居民通胀预期上升,并迫使央行采取更为中性的货币政策,这对债市也构成了压力。
从汇率方面来看,去年我国外汇储备下降幅度较大,已经逼近3万亿美元关口。今年年初,监管层严格外汇管理,维护外汇市场稳定,人民币暂时企稳。但是,美联储预期今年将加息3次,如果美元资金继续回流,人民币流动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另外,1月下旬,美国国债收益率将大概率重拾升势。从中美利率水平的联动来看,我国国债收益率显然要恢复到比2016年更高的水平上,才有可能维持利差和流动性的平衡。国债收益率被动提升,也是制约债市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