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访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

本报记者 李华林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联合印发《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指导今后5年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十三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有哪些思路?《规划》提出了什么发展目标?又有哪些主要任务?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

周学文表示,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损害等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对保障水安全形成严峻挑战。“十二五”时期,水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五年规划的实施,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效。

“‘十二五’时期是水利改革发展极为重要的5年。5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水管水得到加强。”周学文介绍,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再创新高,5年完成总投资达到2万亿元,有力保障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5年间全国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为0.4%,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有统计资料以来最少的时期。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3.04亿农村居民和4133万农村学校师生喝上安全水。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十一五”末下降31%、35%。同时,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也逐步完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宁夏、内蒙古等7省区水权确权登记和水权交易试点稳步推进。

周学文表示,“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水利投资规模大、建设进度快、改革力度强、综合效益好、群众受益多,圆满完成了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再上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

周学文说,基于对我国基本国情水情及水利发展新形势综合研判,此次《规划》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作为“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主线。

围绕这一主线,《规划》提出从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等4个重点领域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并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水安全保障综合能力显著增强。

同时,《规划》提出防洪抗旱减灾、节约用水、城乡供水、农村水利、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利改革和管理等6个方面16项指标。其中4项为约束性指标,包括未来5年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3%和2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

“近年来,我国在水利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但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仍存在不少问题。”周学文认为,我国河湖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监管薄弱,导致河湖管理问题凸显,如河道干涸湖泊萎缩、水环境状况恶化等,对保障水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此外,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价格水平总体偏低,灌溉水价仅占运行成本的三分之一,难以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也难以有效利用金融资本和吸引社会投资,甚至影响到工程的正常维护和运行。

对此,周学文说,《规划》强调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政府在水治理中的职责,加强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利工程质量监管,把该管的管住管严管好。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理顺价格机制,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形成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的格局。

“十三五”时期如何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周学文表示,《规划》把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并且按照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的要求进行谋划。截至目前,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还有66项尚未开工建设,“十三五”期间将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供水骨干工程网络,增强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针对2016年大水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十三五”期间将集中力量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补齐防灾减灾短板。此外,“十三五”期间还将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十三五”期间将更加注重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安排和投资支持上向贫困地区倾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