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诚意回馈 另练绝活
□ 吴益生

电影不像食物,不是口腹的刚需,而是人心的备选。

如今的电影院,不是一个低头捡金子的处女地,而是一个靠绝活儿吃开口饭的角斗场。每个撂地作艺的人,想让别人听自己讲故事还把别人的钱赚了,总得有点绝活儿,还得不时变幻新花样。

电影的绝活儿是什么,大致就是两样,一样是娱乐,另一样是文化表达。

娱乐版的绝活儿已经施展得淋漓尽致。比鲜肉的,比女神的,比卡司的,比话题的,比IP的,比特效的,各种娱乐元素组合粘贴,就好像用大数据算出的,最时尚“回”字写法配搭,最具冲击力集束炸弹配方。

然而不幸的是,元素的“套娃式”叠加只能为电影的卖相增色,并不是通杀市场的秘笈。真要给人留下印象,靠的还是最内层的惊喜。就像2016年的电影《塔洛》里收拾齐整、言语感人的杨措,只能骗骗未经世事的塔洛,换个老司机,肯定不好使。

在这个娱乐爆炸的时代,娱乐元素的保鲜期越来越短。游戏、直播、网文、综艺、剧集,高速膨胀的各种娱乐方式,跨界挥霍着娱乐元素的新鲜感。一个锥子脸在电影里红了,从直播到综艺,锥子脸很快就满眼都是了。等下一部电影再用同样的元素来揽客,招数就老了,很容易被老司机们看穿套路。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有数据支撑的现实。不用说下滑的票房和观影人次增速,也不用说创出新低的上座率,单看那些由专业人士保底发行的人气影片,那些被业界寄予厚望却收获寥寥的档期,就知道了。

电影也有中等收入陷阱吗?也许有吧。在类似存量博弈的低增速环境里,跨过去了,就更像北美,跨不过去,就更像港台。

如何才是跨越的良策,要么在娱乐这个绝活上花样翻新,要么,就得在另一种绝活儿上施展身手。

文化表达是细雨挥洒出的松茸,不像娱乐拼贴,只能依着润物无声的有机节奏,自然生长。长势不会太快,也形不成雨后春笋之势。一出喜剧,可能需要在舞台上打磨多年,才能推上银幕赢得口碑;一出悲剧,可能要电影人用生命接力。既不适合资本快进快出,也不适合规模化工业复制。

但这有机的节奏,能赢得口碑和信任。2016年,有《百鸟朝凤》这样跪着逆袭的例子,也有《路边野餐》这样靠“自来水”打平成本的例子,还有《驴得水》这样叫好叫座的例子。

文化表达无一定之规,但终归都离不开诚意。凡有诚意,必有回馈。正如《一代宗师》里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电影不像食物,不是口腹的刚需,而是人心的备选。心真的离开了,真可以对原先的爱物弃之不顾,尘封于博物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