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世界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挥之不去的“纠结”
陈 博

2014年,欧债危机余寒未消。在从戴高乐机场通往巴黎市区的A1高速公路上,道路两旁老旧甚至略显破败的房屋与道路显示着,这个欧元区核心国家的首都似乎缺少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活力。这与笔者此前在书报上了解到的欧洲经济现状相符,但却与想象中精致的“花都”巴黎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带着探究这一矛盾现象的好奇,笔者开启了自己的首次欧洲常驻生涯。

平心而论,欧洲作为全球开启工业革命最早的区域,经过上百年的技术与资本积累,时至今日依然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得益于良好的民众教育基础与职业培训规范,欧洲普通劳动者在工作中的确具备较强的劳动技能与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这种人力资源与性能可靠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相得益彰。法国是全球重要的农业国,但在塞纳河谷的广袤农田上,看不到农民甚至是拖拉机聚集;比利时根特某汽车工厂的工人数量并不多,但欧洲到处都能看到该厂生产的汽车。不少诸如此类的例子都使笔者感到,欧洲经济依然具备相当厚实的“底子”。

不过,采访中的不少经历也说明,欧洲经济疲软的现状并非毫无缘由。首先,欧洲社会阶层的流动性相对僵化,旨在防止社会分化的高福利、高税收并没有很好适应近年来欧洲社会结构出现的变化。卢森堡金融人士的子女有条件享受欧洲乃至全球最好的教育与就业先机,但布鲁塞尔莫伦贝克区的移民后裔却很难有机会实现一个“欧洲梦”。在当地老龄化突出的背景下,这种弊端造成社会与经济缺乏活力。其次,欧洲大多数国家所谓民主选举制度的弊端凸显,政客出于选票考虑的决策在经济现实面前往往不合理且滞后,致使经济体制多年来过于强调公平,忽视了效率的重要性,不仅使劳动力市场僵化,还导致欧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连年下滑。最后,或许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必须面临的“阵痛”,欧元区在《稳定与增长公约》前并没有维持稳定,倒是风险频发,连续的市场波动与高企的金融风险也在宏观层面拖累了欧洲经济复苏。

有意思的是,有些欧洲朋友在听说中国人目前仅凭一部手机便可以搞定吃饭、购物、看电影等一系列消费活动时表示出不可思议的赞叹,但却仍然对当地商场每周最多开放6天且营业时间有限的现状显得无所谓。因此,在笔者看来,欧洲经济的“纠结”还将伴随着其一体化进程持续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