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挖红色文化资源 加快老区脱贫步伐
本报记者 王咏倩

80多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沿线各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红军长征沿线各县市深挖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优势,将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并把旅游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加快沿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参加了由中宣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一路经过甘肃哈达铺、会宁,宁夏将台堡、单家集,陕西吴起等地,到达延安,近距离感受这些地区的发展变化。

甘肃宕昌县哈达铺是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要坐标点。1935年9月,中共中央率领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到达哈达铺。在这里,毛泽东从一张旧报纸上获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便做出到陕北去的战略决策。当时,红一方面军将士经过雪山草地的洗礼,身体已经很虚弱,在哈达铺这个物丰民富、中药材丰富的地方,红军的各方面补给很快得到恢复,因此,这里被称为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

目前,宕昌全县种植40万亩中药材,在拓展传统中药材产业的同时,借力电子商务,宕昌县围绕中药材电商平台建设做文章,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宕昌县还积极把旅游开发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以旅游开发拉动中药材、电子商务、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在甘肃省康县花桥村,“一个不要门票的生态旅游大景区”的广告牌异常醒目。这个青山绿水、白墙青瓦的村庄曾长期因耕地面积少而贫困,如今的花桥村却成为乡村旅游胜地。村史馆、乡村旅游协会、电商体验店里琳琅满目的农特商品,秩序井然的房车露营地,让冬日暖阳中的花桥村像一幅山水画。

康县旅游局局长王维成告诉记者,康县力促“村村社社成景区、家家户户是宾馆、人人个个做旅游”,已建成美丽乡村262个,探索出多种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发展电子商务网店627家,308户农家乐和客栈,带动了3200名贫困人口就业。2016年,康县共接待游客189.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87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09.4万人次,收入1.36亿元。

“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传承、保护和发展红色旅游文化,另一方面还要结合生态旅游、乡村旅游,通过红色旅游推动绿色旅游,绿色旅游带动红色旅游,守住红色底线,讲好宁夏的红色旅游故事。”宁夏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仁汉表示。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六盘山是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1935年10月,红军队伍在宁夏度过了五天四夜,在翻越六盘山时,毛泽东写下气壮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为此,不少游客都会到六盘山参观。固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张宗信告诉记者,为打造“天高云淡六盘山”的品牌形象,当地将红色旅游和生态建设结合在一起,按照“3+X”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了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须弥山石窟、泾源老龙潭等系列景观。据介绍,2016年,六盘山游客数量由往年的25万人次增至50万人次。2016年,固原市共接待游客340万人次,实现经营性收入3.35亿元。2017年,固原将力争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

1935年至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被称为“延安时期的中南海”。位于延安城西北的枣园村,书记处礼堂、行政办公室、机要局等革命旧址映入眼帘。据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介绍,陕西有2051处革命遗址,其中延安就有445处,延安今年的旅游目标是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60亿元,带动更多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