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发展理念迎来巨变
本报记者 许红洲

一年来,让天更蓝、水更绿、城更美,让人们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这一城市发展的变奏曲,正在激昂奏响。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一年来,城市发展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城市发展正在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正在加快改革创新,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李迅认为,发展理念转变的最大亮点体现在城市规划上,更加突出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多规合一”打破壁垒、效果显著,省级空间规划试点积极推进,为规划体制改革创新积累了经验。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2016年2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并推动了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指导浙江嘉兴市和湖州市德清县、安徽淮南市寿县、福建厦门市等8个试点市县,探索空间规划体制改革。

“‘多规合一’整体上强化底线思维,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更注重存量调整,强调在没有新增规划的情况下,发挥对全域空间资源统筹管理的‘一盘棋’作用。”李迅说,这是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的重要方法创新。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是“多规合一”试点市县承担的主要目标任务。2016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围绕“一张图、一张表、一报告、一公开、一督察”,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审批、批后监管3个环节上精准发力,形成“五个一”的规划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制。“这为未来城乡规划体制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李迅认为,“多规合一”2017年将会有更大更显著的变化。

在城市建设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控制开发强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围绕这个目标,2016年以来,一系列重点工作有序展开,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等试点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2016年4月,新增北京、天津、大连等14个城市为第二批试点城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很多城市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如江苏省镇江市、山东省济南市等采取“海绵+N”的做法,即将建筑小区的海绵化改造与燃气、热力、水电改造及停车位增建等同步实施,既节约了改造成本,又提升了小区环境和舒适度。

同样,在城市管理上,2016年以来,诸多创新都可圈可点。城市管理和服务是城市工作的重点,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要求,相关部委不断完善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正在从一线城市快速向二、三线城市和区县延伸,信息惠民工程、民生服务智慧应用等正在融入到城市生活的各个环节和领域。

2016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设立城市管理监督局,负责拟定城管执法的政策法规,指导全国城管执法工作。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设立城市管理工作机构,必将为我国城市管理发展带来新的面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