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限舞台该留给有德之人
□ 牛 瑾

观众需要形象正面的明星,央视春晚拒用“污点演员”,遵循了公共利益的要求

无论看还是不看,每到年底,有关央视春晚的话题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不,央视鸡年春晚坚持“低俗媚俗的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不用”的原则一经发布,就引发了热烈讨论。

其实,“三不用”不算是新词新做法了。自2015年开始,央视对上春晚的节目和演员就坚持了这样的标准;再往前推的2014年9月29日,广电总局还正式下发了“封杀劣迹艺人”的通知,“吸毒”“嫖娼”行为被明确标记,“凡是有劣迹的导演、编剧、演员等主创人员参与制作的电视剧,要慎重考虑”。可以说,这表明了文艺领域抵制“三俗”、提升公信力的坚定态度。

可喜的是,对于前两个“不用”,人们很快达成共识,认为低俗媚俗的节目不用是对当下文艺节目只求收视率、一切向钱看的弊端的纠正,认为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是在呼唤文艺节目不忘鼓舞人、引导人、教育人的初心。不过,对于“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不用”,有些人却产生了质疑。

他们认为,央视春晚的拒用有歧视嫌疑,“污点演员”既然已经为自己的“污点”承担了法律责任,就不应该再被贴上这样的“标签”,更不应该因此失去工作机会。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在演出市场上,央视春晚可以被看做是用工方,既然是用工方,就有择优录用的权利。毕竟,春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的文化走向和艺术审美,在节目审查时必须严格、慎重。春晚一年一次、舞台有限,时长有限,要对观众负责,就必须把有限的舞台留给有德的人,借他们的正面形象对收看春晚的受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况且,“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是每一名文艺从业者应该秉持的职业操守。作为精神产品的制造者,演好戏先要做好人,在践行正确的价值观上率先垂范。作为大众偶像,其在收获知名度的同时,也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与义务,应该比普通人更注重洁身自好。从这个角度来看,艺人沾上“污点”就不仅仅是个人私德的问题,还可能影响公众生活、带坏社会风气。观众需要形象正面的明星,青少年尤其需要健康阳光的偶像,央视春晚拒用“污点演员”,遵循了公共利益的要求。

还有人认为,央视春晚导演组无法判断一名演员是否存在道德瑕疵,使得第三个“不用”落不了地。在我看来,这的确是个难题,别说导演组给不出答案,就连相关执法部门也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查实。但是,有一点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保证把已经暴露“污点”的演员拒之门外,借此也给那些还不曾暴露“污点”的演员提个醒——要做大众演员,就要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担负起该负的社会责任。

当然,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引发思想共鸣的。对被作家冯骥才称为新年俗的春晚来说,在拒用“污点演员”、广纳德艺双馨艺人的基础上,还得适应时代变化,拿出过硬的节目,让受众从中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生活。唯有如此,春晚才能更有看头、更有嚼头,也才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把观众留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