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钢集团矿业公司推进矿山无废开采——
尾矿弃土变绿色财富
本报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蔡义兵

针对矿山开采中既污染环境又占用耕地的表土剥离和处置尾矿过程,河钢集团矿业公司司家营铁矿打破传统矿山必须建设排土场和尾矿库的模式,通过剥离岩土填海造地、尾矿库易址采煤塌陷坑等方式,走出了一条矿山开发与生态保护双赢之路。

司家营铁矿总面积36平方公里,已探明铁矿石储量26亿多吨,是我国少有的特大型整装矿体。但由于原矿品位平均约为26%至30%,矿山开采运营过程中需处理剥离岩土17亿吨、尾矿60亿吨。如此数量的矿山弃土,若建设排土场,至少需占用2万亩土地、搬迁4500多户村民,矿山发展的生态成本、社会成本、经济成本巨大。

对于这种情况,河钢集团矿业公司司家营铁矿充分依托曹妃甸港建设的有利条件,在矿区只设转载场,投资建设司曹铁路岩土专用线,将矿山剥离岩土通过司曹铁路直接运往曹妃甸用于造地,实现了废石岩土的循环利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该公司经过广泛的调研、比选、论证,将距矿山28公里处的开滦范各庄采煤沉陷坑作为尾矿库址,有效解决了尾矿库占用耕地的难题。司家营铁矿1.76平方公里尾矿库的围坝用200万吨废弃煤矸石筑成,仅此一项就腾出耕地200余亩。待尾矿库被尾矿砂填满后,尾矿库将被改造成2640亩良田。

从2007年启动至今,司家营铁矿已累计运输剥离岩土1.98亿吨、造地5.6万亩,创造综合效益10多亿元,使矿山弃土变成造福一方的绿色财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