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根文保人 历史守护者
□ 李 哲 武晓岸

☞ 我国文物管理技术队伍的结构是一个倒金字塔形,越到基层,文物数量越巨大,文保力量越缺乏

☞ 保护文物从我做起,参与文物保护的社会力量并不单纯是一个被需求的客体,而是积极参与的主体

我国文物资源的结构是一个正金字塔形,与此极不匹配的是,我国文物管理技术队伍的结构却是一个倒金字塔形。越到基层,文物数量越巨大,而文保力量却越缺乏。面对此种情况,我们不得不借用古老的智慧——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随着文保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保护文物从我做起”的道理,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脚步丈量

古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十多年,针对文化遗产遗存较快消失的状况,‘人文武汉志愿者’群体进行了大量抢救性拍摄、记录、整理、存档工作。”志愿者侯红志说,他们一直在坚持常态性寻访、抢救记录文化遗产。

在十多年来用脚步丈量身边历史的坚持中,“人文武汉志愿者”群体立下了不小的功勋。据侯红志介绍,2011年10月,“人文武汉志愿者”确认了武昌机务段初创时期名称——武东机房,及当年英国人修筑老车间等设施,获得独家资料;2012年10月,采访武汉轻型汽车制造总厂两位前副厂长,得到该厂在武汉汽车工业初创及发展时期的工作情况,并对该厂保存完整的厂区建筑予以报道。此外,“二七”大罢工发源地、武汉市江岸车辆厂及临近的江岸车站地区、武汉第一座教会医院——普爱医院旧址等遗址虽已被拆毁,但“人文武汉志愿者”仍然为它们留下了详细的记录。

至今,在武汉市已确定的69处工业遗产名单中,大部分都曾留下“人文武汉志愿者”群体的足迹。他们通过关注、采访、记录、报道和传播,留下了上万张珍贵老照片,还有难以计数的文字资料。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有其不可忽略的必要性。”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说。我国文物资源浩若烟海,而文物博物馆系统的行政、事业机构设置与承担的繁重任务却很不相称。有的县甚至连一个文管所都没有,大量基层一线管理留白。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许多文物资源丰富的县同时也是贫困县,保护投入难以保障。我国11万余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近64万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较差。

事实上,群众不仅是文物创造的主体,也自发肩负起了保护的重任。例如,我国现存的元朝之前的古建筑有70%在山西省,遍布在晋东南的乡村。这些建筑早已失去原有的功能,也不便用于开发。但是800多年来,那里的老百姓世世代代守护着它们,有的地方还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承担保护的职责。

“这些事例说明,文物遗存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让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个人,找到一种血脉相连的东西,一种归属感、认同感乃至自豪感。所以,参与文物保护的社会力量并不单纯是一个被需求的客体,而是积极参与的主体。参与者觉得他不只是付出还有获得,不只是乐善好施而且是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励小捷说。

唤醒意识

“走道左右各两间房间,面积很大。同侧的两间房中间隔断为一排折叠木门,打开则成一大厅,可举办宴会……房子前面原来有片小树林,多半为龙眼树和荔枝树。据说原先小山坡上为坟墓,屋子地下室可挖出人骨。”

乍一看去,这些“碎片”信息让人不知所云,但是对于“福州厝”(福州话把家叫“厝”)而言,这些珍贵的碎片却正在逐步拼凑出一幅完整的历史画卷。

“福州老建筑群”的创办者薛纪天告诉记者,福州的城市建设在2000年以后进入快车道,城区的老建筑减少得很快。如果不及时记录、整理,许多历史信息就会伴随建筑一起灰飞烟灭。于是他们开始对福州老建筑进行自发保护,通过网络力量发动民众的文保意识成为他们最成功的一招。

“我们成立网站——‘福州老建筑百科’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学术资料堆积,而是承担起了普及建筑知识、讲述建筑背后故事的责任。为了吸引更多民众参与,网站采用的是类似维基百科的架构,任何一个注册用户都可以自由撰写、编辑词条,分享关于福州老建筑的记忆和见解。”薛纪天说,例如前面提到的那条信息就是一位群友提供的,她的先祖曾任闽海关副税务司,住过立新路5号的“海关副税务司官邸”。

如今,“福州老建筑百科”网站已录入老建筑相关词条近1700个,配有4500多张图片,其中600多张是珍贵的老照片。

对于那些已经消失的老厝,“福州老建筑群”积极开发民众资源,以搜集碎片、重建历史。而对于好不容易挺过了岁月风雨的老厝,除了记录,“福州老建筑群”则将重点放在保护上。

近年来,“福州老建筑群”自发戴起了“红袖章”,成了维护老建筑的监督员。对于有文物身份或规划明确保护的老建筑,一旦发现破坏行为,群友们就向主管部门举报;对于有一定价值,但没有法定身份的老建筑,群友们首先进行记录、撰写词条、留下档案,再联络媒体关注、报道。

几年前,群友“小飞刀”在走访上下杭历史街区的苍霞、太平汀州旧屋区时,发现有多处历史建筑被拆,而这些历史建筑都是《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明确划定保护的对象。得知这一情况后,群友们立即向主管单位举报,并联络了本地媒体进行报道。最终管理部门决定暂停苍霞旧屋区的拆迁。“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薛纪天笑着说。

直接参与

“2007年,我们参加‘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模式示范项目’,保护性修缮了陈老巷42号‘阮祥泰’老字号部分建筑,这是‘拾穗者’首次直接介入文物保护,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探索。”湖北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的召集人邓粮自豪地说。

邓粮介绍,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是致力于地域文化和汉水文化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播的非营利社会组织。2005年成立的拾穗者现有成员16人,全部兼职开展文保志愿活动,经费采用AA制、社会资助等方式。

“我们是完全混搭的一个社会组织,每个成员年龄参差不齐,学历不同,职业各异。但这群人的共同点,就是深刻的文化自觉,满满的人文情怀。依赖它作纽带,我们参与文保,拾穗十年。”邓粮说。

十年来,拾穗者开展了南漳古山寨、老河口木版年画、漳纸工坊、文化岘山、樊城历史街区、襄阳古城、三国遗迹寻踪、荆山古村落保护、汉水流域田野调查、文化遗址探访等十余个文保项目。其中不少都取得了实质性效果。

在福州,民间文保力量同样也以其专业性和公益性,多次直接参与政府的文保项目。例如,2012年,在《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期间,“福州老建筑群”群友们的现场走访、信息反馈有效弥补了规划编制人员力量有限的不足,他们还及时指出缺漏的几处历史建筑,完善规划内容。

“文保的道路曲折漫长,我们保护昨天,是为了更好的明天。”重庆市南岸区巴渝公益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吴元兵道出了所有草根文保人的心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