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年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补齐短板 行稳致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 黄俊毅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推出民生新举措,一系列民生政策相继落地开花,民生改善取得切实成效。图为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镇有机水稻种植户裴凤双捧起丰收的稻谷。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板,经济社会亦是如此。为提高我国经济的“木桶容量”,补短板被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基础设施短板、产业短板、民生短板等方面强根基,清障碍,加大对落后领域的投入、支持。政策效果日渐显现,经济发展更有底气——

当前,贫困问题、产业基础不牢、“三农”问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薄弱环节。这些短板有的源于自然禀赋、人口状况,有的因为体制机制滞后,有的属于历史欠账。补足短板,扩大有效供给,才能有效释放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国家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聚焦脱贫攻坚、重大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新产业新动能培育等重点短板领域,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优化政策配方打好组合拳。一年来,无论是宏观数据还是微观指标,无论是企业效益还是百姓民生,都传递出趋稳趋优信号。

保持基建投资势头

据统计,我国人均公共产品拥有水平、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仅为西欧的三分之一、北美的四分之一,基础设施的短板显而易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补短板很大程度上要靠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基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达四分之一,是投资的“稳定器”。要通过补短板保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长的势头,从而带动整体投资回稳。

今年9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工作力度。提出进一步放开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限制;推动中央企业增加农村电网、电信基础设施等短板领域投资;推出重大建设项目3年滚动投资计划,形成项目储备机制和滚动实施的良性循环。

加快推进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是补短板的关键,也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针对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了一些重大的投资工程包,包括11个投资工程包、6大消费工程,并积极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还及时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一些基础设施的“短板”正在改变。以配电网和智慧能源为例,其建设全面提速。目前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和行动路线已经初步形成,国家能源局重点推动先进储能、智能电网等一批产品和技术加快实现突破,预计今年会带来超过400亿元的投资。

油气管网有着同样的“短板”。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力争达到10%,但长期以来,基础设施的现实是管网密度偏低,储气调峰水平落后,用气人口比例仅为21%。对此,将按照“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原则,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四线五线等跨境跨区干线管道、中卫至靖边等跨省联络线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供气支线。同时,鼓励企业间通过油品资源串换等方式提高成品油管输效率。

水利薄弱环节、城市防涝设施建设也是基础设施投入的重点领域。今年入夏以来,湖北荆州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当地发改委策划基础设施重建补短板项目219个,涉及农田水利、城镇供排水、城市地下管廊等方面。各地把补防涝短板与建设海绵城市相结合,与修复生态结合,努力形成沟河湖泊、湿地与地下水道联网贯通的格局。

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既面临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又面临产业创新能力偏弱、产业支撑能力不足的短板。信息软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虽增势强劲,但尚不足以抵消传统产业的放缓。“大路货”农产品供给充足,而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不足。无论是对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产业领域,培育发展新产业,都要求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

人工智能取得实质性突破、机器人应用到许多产业、物联网从概念进入现实、分享经济风靡大江南北……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可谓捷报频传: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46万家,同比每天提升2000家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保持10%以上的增速;网上零售额增长26.1%。

补产业短板,主要靠创新驱动。

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力创新向着价值链高端攀登,推动产业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所长黄群慧说,顺应新技术革命潮流,推动中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要用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结构性改革办法,支持企业提高技术改造和科研创新能力,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大这些方面的投资,既是有效投资,又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独行者步疾,结伴者方能行远。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可谓“短板中的短板”。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长期滞后,虽然主要农产品连年增产,但农业资源要素已“绷得很紧”。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力气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各地也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以品种创新为关键提升粮食产能。

面对供过于求、持续跌价的玉米,今年全国非优势区调减种植3000万亩,是近13年来首次减少。同时,各地实施“藏粮于技”战略。

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难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

“去年11月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十三五’脱贫攻坚作出全面部署。一年来,脱贫攻坚战全面展开,重点任务进展顺利,形成了全社会合力促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创历史新高,第一次超过1000亿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加到667亿元,比去年增长43.4%;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超过400亿元,比去年增长50%以上。

为做到扶持对象精准,全国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动员近200万人参与,共剔除识别不准的贫困人口929万人,补录807万人,建档立卡指标体系逐步完善。为做到项目安排精准和资金使用精准,财政部门改革扶贫资金分配方式,审批权限下放到县。

——异地搬迁扶贫进展顺利。前不久,58岁的江西省龙南县南亨乡农民叶国庆与村里其他11个贫困户一起,从偏远大山里的土坯危房里搬进紧邻圩镇的保障房,并在镇上就业。今年国家发布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全国有249万人像叶国庆一样,将通过搬迁实现脱贫。

——教育扶贫惠及更多贫困学生。今年国家继续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陕西、新疆等省份对贫困家庭学生补助实行全覆盖。

——健康扶贫让人们与因病致贫告别。全国800多家三级医院一对一帮扶贫困县医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核实核准。安徽省实施健康扶贫行动计划。贵州省实行“三重医疗保障”,推进“健康贵州”建设工程。江西省构筑“四道防线”将贫困人口医疗自负费用比例控制在10%以下。

从改革考核机制到激发各行各业的参与热情,过去一年“中国式扶贫”展现了巨大的创新性。各省区市纷纷出台和完善了“1+N”扶贫政策举措,既有“加强版”,也有“创新版”,对很多老大难问题都拿出了过硬举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