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转型是如何实现的
——记中车株洲所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刘 麟

作为国内轨道交通唯一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并大批量应用的高科技企业,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不断改革创新,成功实现了战略转型。公司拥有国内最为先进的轨道交通牵引电传动、变流控制等十大核心技术,产业领域辐射到风力发电、电动汽车、工业变流、智能电网、工业传动等10多个领域。2015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

基层智慧是创新的源泉

姚恩群是公司制造中心的库管员,在工作中她发现某型号的电子元器件入库两年了无人领用,于是提交了“合理利用积压库存”的建议。经过验证,价值9万元的积压库存“活”了起来,此举为公司节约了6万多元采购成本,姚恩群也获得了“员工积分”。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公司党委书记丁荣军体会到,只有激发基层人才的创新动力,才能让企业创新遍地开花。

“员工积分奖”是中车株洲所的创新载体之一。活动开展以来,公司收到来自一线生产工人的合理建议多达10672条,其中30%左右的建议被采纳实施。

“专利墙”是中车株洲所子公司时代新材的创新载体,普通技术员孙照亮的名字也被刻在上面。孙照亮在一次乘坐地铁时发现,地铁车门与站台之间存在缝隙,乘客上下车可能不慎踏入缝隙造成安全隐患。能否在车门上安装挡板之类的装置?回公司后他经过几次试验,很快“站台防踏空装置”研制成功,并为公司带来140套订单。目前,时代新材有302项专利,400多位员工名字上了“专利墙”。

如今,中车株洲所已经形成了包括创业基金激励、虚拟股权激励、创新成果激励等在内的多层次创新激励体系,为员工搭建了宽广的“创新激励平台”。2015年,中车株洲所一次性拿出1000多万元,对取得创新成果的团队和个人给予特别奖励。

人才培养是创新的保证

丁荣军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一直保持着与年轻科研员工在一起开展技术交流的习惯。“科研课题总是分给我们青年科研骨干,并给予支持和帮助,尽可能给我们创造成长的条件。”担任公司SIC电力电子器件集成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开发的李诚瞻博士说。

“我才工作两年,没想到公司竟然让我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去年,刚过30岁的年轻博士赵慧宇收到了时代新材下属的橡胶元件公司总经理任命书。在中车株洲所,像赵慧宇这样被重用的年轻骨干不在少数。公司采用了“师带徒”“压担子”的人才培养方法,新员工都会与相关技术专家签订一份培养协议,充分发挥专家的传帮带作用。“这种制度为年轻员工快速成长提供了好的机会,新进的员工两到三年后都会成长为行业骨干。”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冯江华介绍,目前活跃在中车株洲所各类研发平台上青年员工占总人数的70%以上,公司1130名中高级技术研发骨干平均年龄只有36岁。

资金投入是创新的动力

中车时代电气公司是中车株洲所旗下从事轨道交通车辆“大脑”和“心脏”研发的高新科技上市企业。作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核心力量,2015年,该公司创新研发投入达9.58亿元,占销售收入的6.77%。如此高的研发投入,使中车株洲所的创新动力十足。

除了在研发阶段的大量投入确保了创新的动力之外,全面深化改革所带来的税收优惠红利,也使公司有了更多资金投入创新。

2015年,中车时代电气新成立运营一家软件公司,初始投资达1亿元。株洲市国税局了解到中车时代电气的资金需求后,组织税务专家到企业指导新成立的软件公司按财税改革政策获取“两免三减半”、软件企业退税税收优惠,仅软件公司一年就因享受财税改革红利增加创新研发资金8000万元。据株洲市国税局副局长杨红叶介绍,中车时代电气是湖南省享受增值税退税政策单笔最大的单位,2015年,该公司享受软件退税1.8亿元,所得税减免3亿元。

“全面深化改革让企业有了真切的获得感!”中车时代电气公司党委书记杜劲松告诉记者,公司切切实实享受到了财税改革的红利,税务部门的各项服务创新,为中车时代电气“创新资金池”注入了强劲的“资本动力”,使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