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戈壁上的“生命号”列车

包围着居延古道的乌兰布和沙漠,满目黄尘。

1390公里的临(临河)哈(哈密)铁路接通新疆与华北,彻底改变了“单车欲问边”的困境。一列由绿皮客车、水罐车及货物列车混编的57021/57022次列车,呼啸着穿过茫茫戈壁。7个人的班组,一进大漠就是4天3夜,担负着铁路沿线职工物资供应和通勤保障任务,被35个沙窝站点称为“生命号”。

今年51岁的李俊根,已在“生命号”值乘7个年头。作为第一拨乘务员,李俊根对恒诺临河分段生活供应车再熟悉不过。列车由3节水罐车、2节箱式棚车和1节绿皮宿营车组成,每周一从临河站出发,行程2380多公里,连续运行4天3夜。每次出发前,都会有兄弟单位的职工找他往大漠深处捎生活用品、蔬菜及一些零碎物品。“2009年临策铁路开通运营,‘生命号’第一趟开行我就赶上当班。”李俊根回忆说,“进线不久刮起了大风,苏宏图至天鹅湖西多处埋道,列车一路风沙一路行,2天2夜的行程走了5天”。

“早就在这瞭上了,眼巴巴地盼着这抹绿色。”临策基础部魏勇说起铁路人的辛苦已是云淡风轻,“我们吃的食品全靠这列生活供应车,包括饮用水和洗脸、洗澡用水。在图克木庙治沙点维护着这条新丝路,顾不得方圆几十里没有任何水源”。

临哈铁路额(额济纳)哈(哈密)段地处沙漠腹地,沿线600多公里的区间内,80%是荒漠戈壁。春秋两季,风沙肆虐;夏季,地表温度高达50℃,酷热难耐;冬季,最低温度低过零下40℃,寒气袭人。

今年5月,呼和浩特铁路局给“生命号”配了发电车,乘务员们终于能吃上热乎饭了。“生命号”逢站必停,事多长停,事少短停,没有规律。为避让客车和货运,晚上停车更密集。“沙子无孔不入,宿营车里到处都能看得到摸得着。”张锡忠跑了5年车,终于告别了方便面、榨菜、熟食、干饼子,他说,“可是热乎饭里还是有沙子。到现在我也没弄清楚,沙子是怎么跑到车里来的”。

到额济纳旗整备货场时,从临河出发时装上的各类生活物品经一路供给已全部卸空,“生命号”在此重新补给,蔬菜、粮油、禽蛋、水果、肉类、日用品再次装满,6节水罐车同时上水作业。正在上水的霍文龙冻得瑟瑟发抖,他说,“寒风打在人脸上生疼不说,就是水罐车也要‘穿’上棉袄”。

“生命号”的出出进进,为大漠深处延展着绿色。“刚来时主要和沙子打交道,除了给铁道除沙、清沙,就是防沙、固沙。”苏宏图治沙车间张兵指着眼前成片的梭梭、棱条、红柳,无比自豪,“在土肥雨足的江南种树不算功夫,在大漠里让植物茂盛才算本事。随着铁路沿线治沙点的建立,路局在人工栽草种树、网格化防沙管理上有了大投入,这几年埋道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

(文/李红红 唐 哲)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