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溯零距离 流通千万里
——成都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刘 畅
左上图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智慧食安”智能感知系统。

右下图 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检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对蔬果进行检测。

(资料图片)

近年来,成都的消费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实现了同步升级,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统计数据显示,成都有近20万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从农田到餐桌,每个环节分散着海量数据,这些碎片化的数据为监管工作带来了挑战。为了积极应对潜在风险,打赢食品安全这场硬仗,成都自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来,在全国率先全面打通了全市食品安全数据,初步实现了食品安全智慧治理

打开微信,点开“扫一扫”,在每个农贸市场摊位前通过识别二维码,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购买的蔬菜、肉类、瓜果的产地、生产时间、质检情况,这一场景在2016年年底前将有望在成都实现。“在成都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已经建成了这样的追溯体系,让每一位消费者都可以吃得放心。”四川省成都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副总经理梁启科告诉记者。

走进成都大蓉和酒楼,在每张餐桌一角的醒目位置,都可以看到一张清晰的二维码。同样,通过扫描二维码,消费者就可以查到端上桌的每一道菜产自何处,何时从批发市场进入餐馆等信息。“这个功能很有意思,如果每位消费者都乐意‘扫一扫’,食品安全就有了更多‘监督者’。”10月24日下午,在成都大蓉和酒楼紫荆店用餐的王女士告诉记者。

“互联网+溯源”让信息更透明

10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每天凌晨4点,是蔬菜交易的黄金时间,来自四面八方的蔬菜商云集在此。对他们而言,蔬菜从种植到摆上百姓的餐桌,运送至市场进行交易是他们最后要完成的步骤。对市场而言,这只是一个开始。

“来这里的每位商家在系统上都做好了来货备案的登记,系统数据和商家的磁卡绑定在一起,磁卡是商家入场的凭证,有安全证明的商家可直接进入场内等待抽检,无安全证明的要进入市场待检区,等待货品被送入快筛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合格后才能入场。”梁启科说。

跟随梁启科的步伐,记者在蔬菜快筛检测实验室见识到了各类先进的仪器,这些全天候24小时运转的仪器单日快检量超过600批次,能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等20余个项目,24分钟就能出具检测结果。

与蔬菜快筛检测实验室相邻的是市场定量检测中心,检测范围覆盖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80余个项目,主要对高风险品种和产地来货进行检测。仅2016年1月至8月,市场定量检测中心就向成都市级平台实时推送了自检不合格数据524条,涉及的所有批次食用农产品都被属地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处置,以确保不合格食用农产品不进入市场。

蔬菜快筛检测实验室正对面是葱、姜、蒜营销区,走到摊位前便能一眼看见醒目的二维码标识贴在摊位一旁的柱子上。记者打开微信“扫一扫”功能,随机扫描其中一个二维码,手机上立刻显示了经营主体、资质查询、来货查询、检测信息。“这是农产品诚信流通服务平台,通过识别二维码,每一位消费者都可以追溯到所购买的农产品的信息,既确保了菜篮子的安全,也确保了餐桌安全。”梁启科告诉记者。

“修建一个市场容易,管理一个市场不易。刚开始为3000多家商户开展二维码溯源建设时,大家都嚷嚷手续过于繁琐。当整个系统完善后,大家都觉得该系统便于自身管理。”梁启科向记者介绍,因为这些数据纳入了商户的信用体系,与他们的租金、贷款等切身利益挂钩,倒逼商户和供货商自觉加强源头把控。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仅是成都推广智慧管理系统、搭建信息溯源平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在全域范围内依托省、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挥系统,建成了集产地环境管理、投入品使用、产品检验检测与产地证明为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通过采用二维码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各环节数据实时采集、有效联结、在线查询,确保了农产品从田间生产到进入市场的全程可追溯。

“产管结合”筑牢安全防线

10月25日下午,在都江堰市为农服务中心5楼会议室内的大屏幕前,都江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任曾芮向记者展示了“都江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

在系统主页面上,分布着5个按钮,分别是:网格化监管系统、检测评价系统、追溯管理系统、物联网管理系统、标准信息系统。曾芮点开网格化监管系统,大屏幕上随即显示出监管部门、监管区域、监管对象等信息。在监管对象信息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受监管的企业名称、地址、法人代表、企业电话及协管员等相关信息。

“都江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已经下沉到村,实现全域覆盖。整个辖区分为14个属地网格、112个基础网格,设有65名县级监管员、143名镇(乡)级监管员和112名村级协管员。”曾芮说,正是得益于这些已经细化至“毛细血管”的监管者们,都江堰全域范围内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实现了全程化、贴近化的监管服务。

“对于不合规的农产品,为农服务中心本身没有执法权,但所有监管数据都已实现和政府部门的共享。畜牧局、农林局、食药监等部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置。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履责阵地化、监管过程透明化、监管评价实时化、监管调度一体化’。”曾芮告诉记者。

同样与政府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的还有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创办的“源本生鲜”电商平台聚集了成都50%的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和农业合作社以及主城区70%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者,企业的客户群体则是成都市的幼儿园、中小学、医院、企事业单位食堂。

“进入平台流通的食材必须通过平台的溯源系统完成来源登记和票据上传,必须定期接受第三方抽检和不定期的政府风险抽检。”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晨告诉记者,通过平台建立的一套二维码查询系统,所有产品的溯源信息已经在全成都市公开供消费者查询。二维码查询系统和成都市食药监局的投诉举报平台相链接,消费者不仅可以查询信息,还可以有奖举报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两个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源本生鲜”电商平台的业务规模较创建之前上升了20倍。

开创食品安全成都模式

2015年,成都成为全国唯一同时纳入“两个创建”试点的副省级城市。

成都市将“两个创建”作为整体提升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机遇,围绕“四个最严”总体要求,突出“智慧监管”这一主线,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强化政策引领、监管创新、基础支撑以及长效机制建设,健全绿色生产、标准推进、全程追溯、执法监管“四大机制”,确保以试点带全面、以创建促监管见实效,开创了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的成都模式。

现在,如果发现身边有食品安全问题,成都市民可以立即拨打12331电话举报,不但可以解决问题,还可能获得最高60万元的举报奖励。日前,新修订的《成都市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正式实施,新规将原来的每起案件的奖金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提升至全国最高的60万元,并扩大了奖励覆盖面,进一步优化领取流程和举报人隐私保护,激活社会公众高涨的参与监督热情。近年来,成都市共发放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奖励金额160余万元,已发放的单笔金额最高达到18.9万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