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肃定西拓宽文化交流之路
翰墨飘香黄土地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李 敬

甘肃陇中地区的定西,以“三苦精神”在这片曾经“苦瘠甲于天下”的土地上创造了许多奇迹。这些奇迹,蕴藏在定西人耕读传家的文化血脉里,浸透在他们的一幅幅书画作品中,造就了书画界的“定西现象”。

走在定西的山峁沟梁,规模大一点的山屲基本都有村庄。进入农家,几乎家家的正房里都挂着字画。问起这些字画的来历,定西人不说是“买来的”,而会说是“求来的”,其内心怀有一种对艺术的虔诚、一种对文化的尊重。

在定西,少儿书画艺术教育是学校必开的一门课程,是一种“从娃娃抓起”的薪火传递和文化传承。定西许多农民放下铁锹就能拿起毛笔,每次“文化下乡”活动当中,最受欢迎的是现场挥毫的书画家。因为这种传递和传承,定西市中国书协会员目前已有63人,中国美协会员16人,省书协、省美协会员620多人,近5年来共有180多人(次)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书法作品展和美术作品展。

定西市和各县区均建有书画院和美术馆,并建成了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写生基地、中国书协西部教育基地和786家画廊,以及定西书画联盟、定西市王了望、边景昭艺术研究院。目前,定西市正在建设总投资达19.9亿元的书画产业园项目,以带动全市书画艺术创作的繁荣和书画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定西的通渭县,有“家中无书画,不是通渭人”之说。这个县被国家文化部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别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近年来,通渭县推动以书画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全国知名书画交易市场。实施了悦心国际书画村等一批文化项目,建成书画采风基地40个,培养了一支由13000多人组成的书画创作和经纪人队伍,还吸引了省内外110家画廊、30个写生及创作基地落户当地。

为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树立和扩大当地的书画品牌效应,近年来定西市通过“请进来办展交流,走出去办展宣传”的方式,推动定西书画走向全国,吸引全国书画汇集定西。定西市还通过政策支持、经费资助等办法,鼓励有一定影响力的定西籍书画家采取联合办展、独立办展等多种途径大胆“走出去”,推动赴外民间书画交流活动。其中,仅通渭县就在全国举办通渭农民书画展100多场次,组织当地书画家赴外交流2100人次,展出和交流作品10万余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