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生为民 两袖清风
——追记浙江省宁波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颜志定
生活中的颜志定。
(宁波市委组织部供图)

本报记者 郁进东

共产党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浙江宁波的86岁老共产党员——宁波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颜志定用毕生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这一光荣称号,永远保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灵。”这段写在工作笔记上的话,是颜志定一生的追求。

虽然已过世3年有余,但颜志定的同事、受过帮助的百姓、街坊邻里,无不深情怀念他。他们说,“一辈子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服务、一辈子清贫廉洁是颜志定的人生写照”。

兢兢业业

作为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党员领导干部,颜志定先后在宁波海曙区政府、区委,宁波市委党群口、机关党委、人委办、机关党委工作过。

“他忠诚于党的事业,干一行爱一行,诚诚恳恳、兢兢业业。”一位与他同事过的宁波市委组织部干部,深情评价着老部长。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宁波翻开了发展建设的崭新一页,党的组织工作非常繁忙,任务十分繁重。在此10年间,颜志定担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市人事局局长的职务。从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党的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到地市合并后的班子配备、引进大规模开发建设人才……每项工作都有他亲力亲为、殚精竭虑的身影。

1984年,宁波被批准为沿海开放城市,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浪潮,干部告急、人才告急。颜志定四处奔走,求贤若渴。1985年,宁波市委决定率先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这是宁波选人用人的大事,也是全国头一遭。对于市委的决定,颜志定坚决服从,精心部署,积极探索:首次推出的市计委主任等5个正职职位,引来1000多人报名,反响强烈。最后,选拔活动圆满收官,并储备了一批可用人才。

帮贫济困

在群众眼里,颜志定是名普通劳动者。

在宁波园林管理处工作的8年里,每逢节假日,天还没亮,颜志定就赶到人民公园义务劳动,一直忙到天黑,顾不上与家人团聚。有人说他,“过去进出市委门,现在公园扫大门,一定犯了什么错误”。对此,颜志定一笑而过。

1973年元旦,颜志定正准备回乡下参加大儿子婚礼,突然听说有位老工人病重住院,当即赶了过去。得知老工人患了肿瘤,需要手术治疗,他毅然取消参加儿子婚礼的打算,精心陪护在老工人身边。

那时,每逢大旱,颜志定都拉着300多公斤重的水车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为打水困难的群众送水;每当夜雨如注,他会为加班施工的外单位人员送去雨衣和热汤面;遇到天寒地冻,他从城西赶到城东,为老职工们送去退休工资;职工有了工伤、得了疑难杂症,他陪着去诊治;职工没有婚房,他就腾出自家房子,在办公室睡了几年……

到市委组织部工作后,颜志定不改劳动者本色:一身布衣,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天早晨,一名年轻干部到组织部报到途中,看到一位五十来岁的老同志,身着蓝布上衣,脚穿解放鞋,正在扫地、倒痰盂。他以为此人是清洁工,后来才知道,这位“清洁工”竟是组织部的副部长。

几十年来,颜志定心里始终有本普通群众的档案。即便退休了,同事、职工、司机、门卫……哪家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什么,他心里最清楚。只要有人患病住院,他就会骑着自行车,买上慰问品去看望。

1988年,颜志定年满60周岁,但他不肯安享晚年,全身心扑在了关心下一代的事业上。每年,他都要去少教所和监狱,与青少年劳教人员面对面谈心,劝他们走正道、做新人;他还赶赴贫困山区、外来民工学校,考察助学,慷慨捐款。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级地震,牵动了重病中颜志定的心。他嘱咐家人第一时间给灾区捐款,此时,离他辞世只有一个多星期。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心里仍然装着他人、装着群众。

“作为国家干部,只有与群众在一起才能坚持本色,为群众做事才算坚守本职。”颜志定说到做到。

清正廉洁

颜志定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对家人、荣誉、利益却看得很淡,从不占公家一点便宜,更没有向群众要过一钱一物,以模范言行维护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走进颜志定生前居住的居室:地面、四壁油漆剥落,除了几个老旧的橱柜,比比皆是他亲手修补过的锅盆桌椅。当了多年的组织部领导,颜志定一家五口长期挤在一间18平方米的老式板房里,临近退休,才搬进这套位于老小区不足70平方米的“蜗居”,一住就是30多年。

按照干部住房标准,组织上曾多次想给他换大一些的房子,都被他婉言谢绝了。有个干部想让颜志定帮助解决住房困难,找到他家里时惊呆了:“位高权重”的颜部长住房比自己差多了!这位干部羞愧难当,二话不说,扭头便走。

颜志定曾在宁波市委机关主持过迁移户口工作,组织上曾多次动员他把妻子户口迁过来。“我的困难可以克服”,每次,颜志定都婉拒了组织的好意。此后,他又一次次执意把妻子“农转非”的机会让掉。

颜志定家在农村,老伴和3个儿子务农。1972年的一天,大儿子拿到一张招工进城的工厂报到证,让这个家有了减轻负担的机会。颜志定却执意要儿子退回报到证。“招工条件符合,社员都同意,为什么要退?”妻子和儿子想不通。“来招工的是一位老同事,自己不能凭私人关系优先占有这个名额,共产党员应做老实人,办老实事。”颜志定说服儿子退回了报到证。此后,大儿子一辈子在农村,生活清苦。

二儿子凭着自身努力,一步步走上基层单位管理工作岗位,如今已经退休;小儿子自小因营养不良体质很弱,44岁就从工厂办理了病退。小儿子数次病危,颜志定每次都自己出钱叫救护车送诊。虽然身居要职,全家没有人沾过颜志定的光。

这就是颜志定,他身在梨园,不吃公家一个梨;身在柴场,不买公家一斤柴;身在组织部人事局,没给家人安排一次工作,办过一个“农转非”。因为,他心中有一根不可逾越的红线——公私分明,共产党的干部绝不能搞近水楼台先得月!

2013年5月2日,这位有着60多年党龄,把毕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老人,永远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他留下3个遗嘱:给雅安地震灾区捐款;再交3个月的党费;丧事从简,千万不要麻烦组织。

大家闻讯都赶到颜志定简陋的居所,送别心中的好党员、好公仆、好邻居,花圈沿着楼道一直摆到大街上……

颜志定,几十年如一日,用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树起了一座无字的丰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