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共享单车市场一片春意盎然。摩拜单车的橙色旋风从上海吹到北京,掀起了共享单车的狂欢。ofo小黄车驶出校园,正式开启城市服务。蓝色的小蓝单车、绿色的快兔、红色的优拜也纷至沓来,有人将这场单车盛宴形象地描述为“彩虹大战”。
从实践看,共享单车有效弥补了现有市政公共自行车存量不足、地区覆盖有限的缺点。单车这种传统的交通工具焕发了新生,出行变得更加智能化、共享化、环保化。
共享单车源于创新,硬件技术上的突破让共享成为可能,“地图定位+在线支付+租赁经济”的运营新思路实现了产品的构想,通过链接沉淀数据发现新的价值与需求,催生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基于共享,共享单车对用户几乎不设门槛,通过车与人的双向循环提升了社会资源利用的效率;共享单车倡导绿色,让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并可轻松地付诸实践,单车出行变得方便、实惠又时尚。
自诞生以来,共享单车的推广速度与资本热度相映生辉。在投资市场“寒风瑟瑟”中,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和新公司将目光投向共享单车行业,动辄上亿元的融资把这个新生事物推上风口浪尖。借力资本的东风,共享单车市场加速扩张,商战气息也愈演愈烈。
面对单车短途出行的庞大市场需求,仅凭一家之力难以撑起整个行业的繁荣。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以更好地倒逼企业求新求变,共同繁荣市场、满足需求、实现发展。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谋求更多的胜算,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能否提供更好的产品、更优的用户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拼速度、拼密度,最终要拼的还是用户的认可度。
不仅如此,共享单车与生俱来的公共属性,为其与政府的合作埋下了伏笔。通过PPP模式与地方政府深入合作,不仅能使共享单车成为市政公共自行车的有益补充,更好地为市民出行服务,也有助于共享单车在停放场地、运营监管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进一步实现商业化管理,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要让这一切成为可能,亦须经营者着眼用户需求,深耕技术创新,优化产品体验,服务低碳出行。
纵有资本趋之若鹜,大战正酣,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目前仍不明朗。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以用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产品体验和运营模式,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面对资本的诱惑、市场的硝烟和盈利的压力,希望经营者们坚守初心,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