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经济日报》刊登的《“吃饱三顿饭,就到乐园转”》,全面报道了安徽省加强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的做法与成效,使读者在感受到农村文化丰富多彩的同时,也仿佛欣赏到了一幅和谐、美丽、宜居的山乡田园画卷。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建设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农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渴望更加强烈。但由于农村的文化活动总量偏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建起来的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由于人才的缺乏而出现“空壳化”现象。对此,各地应借鉴安徽省的做法,结合当地实际,采取规范管理、培育队伍、资金支持、艺术辅导等多种形式,建立完善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各地要把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和县、乡(镇)、村的各自职责,通过一级抓一级,确保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把硬件的投入、场所的类型、活动的多少等都纳入考核范围,从而促进责任落实。
另一方面,要在继续组织文化下乡的同时,根据农村的自有资源,积极挖掘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培养农民文艺骨干。各级文化部门则要经常派出专业人才培养农村文化骨干,并根据农民的不同需要、爱好和特点,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培养一批农民“歌唱家”“书法家”和“画家”,从而真正实现建成一个场所、组建一支队伍、带动一片区域、活跃一方文化、快乐一批群众的目标。
(河南省郑州市 郑文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