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现代服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享单车需骑过盈利“坎儿”
牛 瑾

资本最喜欢扎堆,尤其是在“寒冬”季节。往远了说,在出行服务领域,有滴滴、快的、优步掀起的网约车大战;朝近了瞅,仍然是出行服务领域,摩拜、ofo、小鸣、骑呗等一批共享单车玩家,也在资本的簇拥下摩拳擦掌。虽然从“四轮”变成了“两轮”,但市场的热闹程度却并未衰减。

我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共享单车还不能算共享经济。真正的共享经济,应该是盘活存量。以单车分时租赁为例,整合已有的闲置自行车,再通过相应平台租给有需要的人使用,才是分享经济。而如今的共享单车,有的平台是自主研发、自行生产单车的,这就不是严格的共享经济了。

共享单车为何如此受资本青睐?因为其拥有巨大的出行入口、利于缓解城市拥堵,在此基础上,还有绿色环保等特点。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认其有“先天不足”,比如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冬季订单增长放缓;更不能否认其还有不少槽点,比如用车行为不规范、抢占城市空间资源、发生事故时责任认定不清晰等。在上述问题没有解决前,共享单车被资本引领得有些“超速”了,急需调整到合适的挡位。

更重要的是,共享单车怎样找到盈利模式依然是摆在运营方面前的一道难题。虽说某些共享单车平台将自己定位于商业与公益之间,但若想获得资本方的持续支持,就必须让人看到有朝一日能实现盈利的希望。投资者注资的背后,是对出行刚需的认可,也是对共享单车背后海量用户变现的期待。但是,眼下仅靠那点可怜的租金,怎么算都不太靠谱。拿目前成本最高的摩拜单车来说,第一代车辆的制造成本在3000元左右,即使一天被租用5次、每次一元钱、一年有效租用300天,也需要2年才能回本。况且,这还没有将后期运营和维护成本计算在内。

因此,在仅靠租金难以支撑企业运转的窘境下,不妨将获利点转到广告和针对用户的增值服务上。比如,投放车身广告、APP广告等,杭州市政府公共单车项目的盈利来源就是广告,具有借鉴意义;或者,在租车者累积下来庞大数据的基础上制作骑行地图,在旅游景区和商务区提供引导服务等。当然,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和实践检验。

共享单车大戏的序幕已然拉开。这个冬天,各个玩家都会接受“严寒”考验,谁能过了这道“坎儿”,谁才能顺利骑向未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