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治国报道:自2013年10月起,上海浦东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了“证照分离”、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住所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了更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一部署,上海市日前在浦东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率先启动企业名称登记改革试点,推动企业名称登记透明化、智能化、便利化。
此次上海自贸试验区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列出了一张企业名称负面清单,即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实行“非禁即入”的原则,通过汇总梳理目前适用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有关规定,明确企业名称登记申报的相关要求,列明企业名称的限制性使用和禁止性使用情形,在网上名称自主申报页面予以公示,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推出了可选用名称库。
“以往办理企业查名,需要投资人到受理大厅现场办理。最让我头疼的是每次要准备密密麻麻一长串备选名称,遇到近似和重名的情况,还要回去重新想名称,有的时候要跑好几趟。”某招商机构的办事人员小黄感慨道,跟小黄有同样遭遇的人不在少数。为解决这一问题,11月28日起,上海率先在浦东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开放企业名称库,全面推行企业名称网上自主申报制度,实现“我的名称我选择”,同时,大幅简化登记程序,提升企业名称登记的便利化程度。
上海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企业名称登记全程电子化,努力‘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我们也在自我加压,制定了名称登记审查规范,推动内部审核更加公开、透明、公平、规范。改革后将大幅缩短企业名称审核时限,实现提速增效。”
“我的名称我选择”并不等于“我想叫啥就叫啥”。考虑到企业名称登记的特殊保护需求,在网上申报企业名称时,若涉及驰(著)名商标、知名字号等情形的,系统将会出现提示、警示条目,以加强对特殊字号使用的把关。
同时,随着“创客空间”“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和经营项目的不断涌现,企业名称登记改革也在对其主要依据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滞后性发起挑战,将最大程度满足名称的个性化需求。据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某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申请名称包含“创业孵化器”,经营范围包含“创业孵化器经营管理”,这在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均无相关表述,也缺乏操作先例。但在创新机制支持下,该局后来核准了该公司的设立申请。
以后,这种“绿灯”有望更多开启。据了解,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将进一步支持自贸区企业率先使用特有或创设性行业表述,对属于新兴行业(业态)、特殊企业名称、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六大服务领域开放、政府重点项目等方面的企业名称,将保留线下申报通道,支持鼓励新兴行业(业态)发展。
在浦东新区和自贸试验区试点企业名称登记改革的基础上,上海市各企业名称登记窗口将切实加强窗口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名称登记的法制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争取尽快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