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烈士名誉不容毁损 民族尊严不容侵犯
本报评论员

孙杰、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连续5日在《人民法院报》刊登声明,就其在新媒体上发表传播对邱少云烈士的不当言论、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以及对烈士家属造成的精神上的伤害致歉。作为司法案件,对该案件的判决已经履行完毕,但作为一个公共领域发生的、备受社会关注的事件,后续影响仍不容忽视。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全社会都必须发出一个庄严的声音:烈士名誉不容毁损,民族尊严不容侵犯。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身处和平年代,远离炮火硝烟,一些人逐渐淡忘了那风雨如磐的岁月,社会上“娱乐至死”的不良风气和商业氛围渐浓,更有人竟然将英烈作为娱乐和戏谑的对象。特别是随着新媒体迅速膨胀、互联网传播失范,种种怪异论调、轻佻行为广泛传播,甚至成为热门话题。一些人以损毁烈士名誉、曲解民族历史为代价,吸引眼球、谋求私利。对这种嘲弄传统、消解崇高、藐视正义的行为,我们必须坚决抵制、彻底批判,守住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底线”和“精神命脉”。

伟大的国家不会丢弃历史,挺立的民族不会忘记英雄。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我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捐躯。正是烈士们勇于牺牲、不懈奋进,中华民族才迎来了复兴曙光,走上和平发展、繁荣富强的康庄道路。烈士身上呈现出的无畏精神、崇高信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可以说,对本民族烈士的态度,反映着对民族历史的认知,叩问着一个社会的良心;深刻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就是延续传承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血脉中升腾不息的复兴动力;损毁烈士名誉、扭曲英烈形象,无异于侵犯民族尊严、玷污民族精神,是“自毁长城”。

对邱少云烈士发表不当言论的事件,影响是负面的,教训是深刻的,全社会都应该认真反思、引以为戒,在尊重烈士、尊重历史中开创未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