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读者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解读要接地气

接地气的政策解读是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基础,也是群众释疑解惑、增强信心、提升政策认可度的重要条件。加强政策解读,提升社会认可度,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明确政策解读的责任主体。《实施细则》要求,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做到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这就意味着,政策文件起草部门和主要负责人是政策解读的第一责任人。起草部门作为政策解读的第一责任人,对于保证政策解读的全面性、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起草一项政策文件,起草部门肯定要基于一定的政策背景、价值取向、政策需要和政策依据,进而追求特定的政策目标。政策解读就是要围绕这些方面内容对该项政策进行详实的阐释,只有起草部门最有可能胜任此项工作。

其次,确保政策解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政策解读的科学性关乎政策解读的质量,它要求解读政策要力求客观、准确和规范,将政策意图、政策依据、政策措施原原本本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做到不变形、不走样。这就要求政策解读有必要组建专家队伍,发挥专家的专业优势。科学、权威的政策解读,最终会产生“信得过”的效果,只有“信得过”的政策解读,才能培育出民众的政策信心,产生稳定的政策预期,提升政策的认可度。

第三,力求政策解读形式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政策解读在形式上要能做到使民众“愿意看”和“看得懂”,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解读。可运用部门领导撰稿解读、专家解读、政策问答、在线访谈、媒体专访、新闻发布会等解读形式,发挥政府网站、政府公报等重要载体作用,积极探索运用政务微博、微信、APP等新技术和新媒体等公众喜闻乐见的解读形式,扩大传播范围和受众面。政策文本通常过于专业化和概括化,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不易看懂和准确理解,这就需要在政策解读时,尽可能用通俗易懂、朴实简练的语言,做到深入浅出。还可以将政策条文变成群众喜欢看、看得懂的照片、图表、视频、漫画、短评等,使政策解读传播可视、可读、入脑、入心。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中心博士后 陆继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