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校园欺凌说不
□ 佘 颖

有些老师、家长都认为校园欺凌不过是小孩子打架,是同学之间的恶作剧,或者玩笑开过了头,错过了制止校园欺凌、帮助孩子的机会

近日,教育部、综治办、最高法等9部门联合发文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试图遏制校园暴力的黑手。

校园欺凌是什么?有多普遍?有什么危害?没有人说得清楚。但是20年之后的今天,我依然记得初中班上一位男同学在课间休息时扯下皮带抽打他瘦小的男同桌,班里没有人敢上前制止;也记得一位胖胖的女生被起了难听的绰号,经常被嘲笑,一直到毕业前夕,她写了一篇《谁来帮帮我》,老师念完后,全班鸦雀无声。

我还有一位小时候多次转学、插班的好朋友,她告诉我,新班级总是有同学孤立她,有时候是成绩好的同学讲她坏话,不许同学跟她玩,有时候是成绩差的学生捉弄她,有时候就是莫名其妙的丢钢笔、丢饭盒。直到长大成人,她还经常做噩梦,梦到没有同学愿意跟她玩。后来她看书,才知道自己是遭遇了校园冷暴力,而且根据统计,转学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校园欺凌。

有专家总结过校园欺凌的几种形式,包括辱骂、恐吓、孤立,散布谣言损害被害者名誉,损害受害者衣物、书本,严重的还会发展到殴打施虐,致伤致死。施暴者不仅有社会上的小混混、学校里的坏学生,有些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也参与其中,令家长和老师难以置信。

值得警惕的是,校园暴力滋生着未成年犯罪。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2015年统计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中,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施害人仅占27.5%,超过七成的暴力案件施害人不负刑事责任,受害者受到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

校园欺凌就像一个长期潜伏在校园中的灰影,严重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然而,不少被欺负的孩子根本意识不到这是校园欺凌,欺负人的孩子也不认为自己犯了多大的错,甚至有些老师、家长都认为不过是小孩子打架,是同学之间的恶作剧,或者玩笑开过了头,批评至多纪律处分一下就行了,错过了制止校园欺凌、帮助孩子的机会。

相对而言,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欧美国家处罚严重得多。今年,3名中国留学生因在美国对同学施虐,被判处6年至13年监禁,震惊了国人。其中一名被告只是帮忙拿了剪刀并开车,并未动手打人,也被判处6年监禁。案件处理过程中,一位中方家长还试图行贿法官,引起舆论哗然。

这两年媒体频繁报道校园欺凌,已经逐渐让学校和家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那么,面对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办?

第一是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负,勇敢抗争。这需要家长和学校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从源头上防止问题学生的出现。

第二要有严格的惩治措施。学校、学生和家长都要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懂得依法处理的必要性。比如这次9部门意见中提出实施欺凌的学生计入综合素质评价,升学、高考都会受影响,家长和学校要承担责任,严重的要依法惩处。这将发挥一定的威慑力。

但最重要的是,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和最好的老师,家长要有一双慧眼,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孩子是否遭遇校园暴力,比如孩子突然不爱上学校、花销突然增大、经常做噩梦、经常受伤等。一旦确认孩子受到欺凌,家长就应出面跟对方谈,跟老师谈,跟对方的家长谈。

大部分实施校园欺凌的孩子并不是真的坏人,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极大伤害,只要及时干涉,大都能够避免情况恶化。对实施欺凌和暴力情节较重的学生,学校和家长必须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警示谈话,公安机关应参与警示教育。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从重惩处。只有建立学校、家长、相关部门联动机制,从依法惩治、心理疏导、日常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等案事件发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