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建市33年,对一个中国城市而言,无疑是“少年”;而全市仅有130万人口,又让鹰潭成为地级市中的小小“少年”。
但年轻的城市、较少的人口却成就了鹰潭特色发展之路。2014年,鹰潭市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产、城、人、绿融为一体的蓝图在这里徐徐展开。几年间,10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小镇快速健康成长,成为鹰潭一张亮丽的名片。近日,记者深入鹰潭各个小镇一探究竟。
小镇要美,前提是有产业
“鹰潭注重发展小城镇特色产业,凡是鹰潭市小城镇做的产业,在全国都是数得上的。”江西省委常委、鹰潭市委书记陈兴超告诉记者,这是鹰潭人的追求,也是事实。“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核心,经济活,生态美,人民安,才是真正的城镇化。”
食指朝上,指肚上最多能放置多少个工业元器件?在鹰潭余江县锦江镇的瑞源精密公司厂房里,记者把食指在零件堆里一抹,细细一数,最多一次黏起30个零件,而总重量只有0.1克。
不要小看这些肉眼看不太清楚的小零件,它们或提高或美化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它们如精灵般深入手机、电脑、手表,隐身在各种精密仪器里,甚至跟着神舟飞船去翱翔宇宙。
微型元件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锦江镇的近百家微型元件企业,不仅让青壮年男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中老年甚至70多岁的阿姨也可以当分拣工,不仅给当地人提供就业,还需要到外地招工。
小小元件还是个利润可观的产业。问到产值和利润,在记者答应不透露企业名称的情况下,一家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公司负责人笑着说,“利润率在20%左右”。
于是,在鹰潭,小零件堆起了一个大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单是锦江一镇的微型精密元件就实现产值7亿元,同比增长15.3%。更重要的是,这些生产小小元件的小企业每周都在生着、长着。
走在中童镇的大街小巷,眼镜、玻璃等与眼镜有关的招牌鳞次栉比。记者问这里到底有多少家眼镜企业,当地干部说“很难准确统计”,因为每天都有企业从不知哪个房子里产生,每天都有从村庄或外地搬进小镇的企业。于是,在中童镇的带动下,2015年余江县眼镜产业主营收入达到90.66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8%左右。
在塘湾镇,乡政府门前的整条街都是鞋帽服装加工小企业,小的七八个工人,多的也不过百十来人。记者看到女工们在很放松地说着笑着给高根鞋钉珠贴花。房子是政府出资从开发商手中承租过来,再转租给企业,3年不收租金且免税,需要贷款政府出面担保。于是,小老板崔学军从浙江回乡创业了:“家乡有这么好的创业优惠,又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我们当然就回来嘛。”
鹰潭市建设特色小镇,不是简单建一些房子、商铺,美化一下市容、市貌,让农民上楼就大功告成。而是牢牢抓住产业这个核心,让农民有工作、有收入,安居在小镇上。
在锦江镇微型元件产业园区对面,是个时尚住宅小区,一问才知道这是政府给园区内离家比较远的本镇人和外地员工建设的宿舍。类似的配套设施在鹰潭还有很多。只要是企业发展需要,各部门都会尽力想法解决。余江县发改委副主任万志华告诉记者,“微型元件产业园区配套的340套公租房及小学项目即将完工,到时企业员工住宿及子女上学问题就会彻底解决。我们还积极对接鹰潭应用工程学校,针对元件产业组织数控班招生,采取定向式就业学习”。
为帮助企业留住返乡及外招工人,当地政府在住房、职业培训、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下足了力气。即使是建设中最难解决的土地问题,也能在政策范围内给出最有力的支持。鹰潭市国土局副局长郑云霞的话说得很实:“想明白了,想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总能想出办法嘛!”
是的,鹰潭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想做好特色小镇这件事情。所以,在产城一体化发展思路引领下,该市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园实现了快速同步发展。比如,微型元器件产业园,入园企业53家,就业4000多人,该园区成为“全国三大微型元件生产基地”之一。与此同时,锦江镇的城镇建成面积也扩大到4.8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31%提高到38.5%。在产业支撑下,2015年,锦江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10.2%和15.6%。
小城镇的发展又进一步增强了创业吸引力,进一步拓展了就业面。毛军发和桂海新两兄弟携手从深圳、东莞回到家乡,在镇上开办了自己的企业。“我之前是在东莞做工厂的,主要生产光通讯器件,后来看家乡的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当地政府的服务也很周到,我就和发小一起回到锦江建了新厂。”毛军发告诉记者,在深圳、东莞等地,年产值几千万元的工厂是属于掉到人堆里都看不见的小微企业,然而在锦江镇,他们却享受到了政府的热情服务。“在土地、招工、贷款、行政审批等各方面政府的服务都很好,比如说,镇里定期为我们举办招聘专场会,为员工的岗前培训提供免费师资,我们每年都能申请到数百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毛军发说。
产业要专,方向是集群化
“无论在哪个城市,只要你操着余江县中童镇的方言去买眼镜,店主都会给你打个折扣呦。”这虽然是当地人的一句玩笑话,但却带出一组数字:仅有4万人的中童镇,其中就有2万人从事眼镜行业,而整个鹰潭市在外地从事眼镜营销、研发的达57000余人,国内市县镇大小门店数以万计,年销售额170多亿元。近几年,这支眼镜销售大军更是放眼世界,门店开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让眼镜产业集群走向一流、走向世界,鹰潭市委、市政府大手笔运作,在主城区西郊建了一个国际眼镜城。这个集眼镜文化、研发、商旅、会展于一体的产业城,城小胸怀大,不仅建有世界上最大的眼镜博物馆,而且于2015年4月开馆时举办了首届中国眼镜文化节,吸引来500余家企业参会。
在这个眼镜小镇,有中国最大眼镜连锁电镀企业志成电镀有限公司,有占中国隐形眼镜销售网络40%份额的江苏亨得利眼镜有限公司,有国内老视镜领军品牌“夕阳红”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一个个山区小镇,如何能在整个行业中占据如此重要地位?答案就是集群。作为内陆省份的小城镇,人才、资讯、技术、资金等产业要素都非一流,想要将小镇产业打造成一流,集群化发展是不二选择。“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鹰潭人很喜欢这句俗语背后的智慧。“我经常和政府官员一起到沿海城市去招商,主动现身说法,现在也拉了不少朋友回乡创业。一荣俱荣嘛,只有产业集群更集中,我们单个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率先回乡创业的毛军发笑着评价自己,他现在已经成了政府招商引资队伍中的一员。
集群化优势,让全球最大的太阳镜片企业,亚洲最大的镜架企业在这里渐次形成。集群的壮大也让这些小镇受到国内外诸多名牌企业的青睐。“我是2014年来这里建厂的。”国内老视镜领军品牌“夕阳红”的生产企业万成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牧夫告诉记者,他把在厦门开办了多年的工厂全部都搬到中童镇来了。“为什么来这个小地方?因为这里配套好,产业链条十分齐全,整个眼镜工业园区内有几百家相关企业,工人的专业素质也不错,招工相对容易。”赵牧夫说。
返乡创业如种子一般播撒在鹰潭小镇上,这些小企业给当地农民提供了可学可信的创业样板,更提供了可延展的上下游产业空间和市场前景,于是,就地创业跟了上来,产业特色日渐明晰。中青年农民、退休教师、青年学子、老年手艺人,都投入到创业大军中,每天都有新的小企业在鹰潭诞生。符金华,这位46岁的家庭妇女终于坐不住了:“姐妹们都敢做,我为什么不试试?”小个头的她说出话来却中气十足:“上面有人打样子,下面有人拿去再加工,我只管做就好了,没有压货,怕什么?”于是,她加入了创业队伍,在生养自己的塘湾镇上开办了鞋帮加工厂,70多个妇女邻居因此有了事情做,如果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的,还可以在家里加工。
为了支持小镇产业集群化发展,鹰潭市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例如,对在鹰潭创办企业,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大学生给予一次性5000元创业补贴;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税收减免和普遍免费政策等。鹰潭市劳动就业局副局长叶庆国告诉记者,今年1至9月,鹰潭全市直接扶持创业者2240人,带动就业12453人。
人要乐业,更要专业
在鹰潭采访时,记者正碰上有6家风投机构来鹰潭寻找一位叫李赫成的28岁年轻人,“非要给他投资不可”。
记者见到李赫成时,他正埋头在石头堆里挑挑拣拣。
李赫成庆幸自己赶上了创业时代,庆幸自己生在一个鼓励创业之城。还在读研时他就回乡创办企业——专门雕刻家乡河滩上睡了几亿年的黄蜡石,不论多么艰难从没退缩。2015年其公司利润已超千万元,到今年10月底,他已在全国开办了8家直营店,拥有20多个分销商,还与当地学校合作开设了玉石雕刻专业学科。
小镇需要这样的创业者,有文化,术业有专攻;创业之路上需要这样的专业人士,执著,方向明确。为引导创业人员和企业专业化发展,2014年鹰潭市推荐26岁的李赫成入选江西省四个一批优秀人才、江西省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师。
瞄准人的专业化发展思路,鹰潭市的小城镇创就业工作就显得很顺畅了。在特色小镇的打造中,政府用各种管理办法和生动的案例告诉群众,不仅安居,更要乐业;仅有岗位还不够,还要喜欢岗位,成为专业工作者,这才叫乐业;不仅乐业,还要专业,即使装螺丝钉,也要成为顶尖高手。具体工作中,想方设法引导小镇居民拥有一技之长、成为专业人才。例如童家镇有2万多人都在围绕黄蜡石做文章,经验告诉他们,任由群众一窝蜂地去做这个产业,必破坏环境、低水平竞争,最后山穷水尽无路可走。于是,城市管理者主动作为,建设市场和管理规范,引导分工和专业化发展。很快,人们就找到自己的长处和乐趣:有去河里捡石头的石农,有专门从事交易活动的石商,有从事黄蜡石雕刻的工匠,即使雕刻,也细分为传统与现代、南派与北派,等等。记者见到一个专门在黄蜡石上雕《道德经》的老先生,尽管生意不多,但还是受到创业园的保护支持,因为他做的事情是独一无二的。
余江县雕刻产业发展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吴佩告诉记者,围绕雕刻小镇,鹰潭市已有雕刻企业及加工店铺过千家,从业人员至少3万人。如何引导这3万人专业化发展?当地政府出政策,鼓励大师带徒授艺,鼓励办学培育雕艺人才,对取得培训资质的办学机构,按授徒或培育人数分别由文化、劳动培训等部门根据政策兑现相关补贴或补助。
越来越多的外地专业人才被这些小镇吸引来创业。“我是从广西来的,到这里已经5年了。这两年黄蜡石雕刻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我现在带着徒弟一起干都忙不过来,客人想要雕刻必须得排队等着。”位于黄蜡石交易市场的盛世雕刻坊老板张世盛告诉记者。
鹰潭黄蜡石协会副秘书长吴雅告诉记者,童家镇兴建了鹰潭铜锣湾中国黄蜡石第一交易市场,每年投资500万元以吸引专业创业者入驻。“入驻我们的交易市场,不仅免房租,政府还支持3万元的装修费,目前,这里已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40多个商户入驻了。”吴雅说,张世盛就是其中的一个。对那些专业水平高的创业者和技术人员,政府还有特别的鼓励和奖励政策。
专业与特色,让鹰潭的10个中心小城镇个性十足,声名渐起,当地人给外乡介绍特色产业小镇时甚至不习惯提小镇原本的名字,而只习惯地说“木雕小镇”“循环小镇”“元件小镇”“黄蜡石镇”等。记者离开鹰潭在回北京的高铁上就遇到几个浙江衢州人,问他们到鹰潭做什么,回答让记者哑然失笑:“去那个眼镜小镇做点小生意。”
专业与特色,对鹰潭的10个小城镇是一种自信的理性选择,鹰潭市没有盲目号召小镇及小镇人追求产业的新与奇,而是尊重历史、尊重群众的自觉选择,让数十年积累起来的木雕石雕铜雕等文化转化为产业小镇,让数百年的制眼镜历史演变成产业小镇,让数千年的道家文化孕化出现代旅游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