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百姓讲古镇变化
本报记者 袁 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深秋的乌镇处处充满诗情画意,一派江南水乡的韵味。而在普通的乌镇人眼里,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乌镇3年,互联网给这个小镇带来了巨大变化。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型会议,互联网大会的举办让乌镇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提升了乌镇游客数量。叙昌号面馆老板吴菊芬告诉记者,大会落户乌镇3年来,面馆的客流量有了明显提升,而运营方式也深受互联网影响。“3年前我们每天大约有1000元收入,这3年来,明显感觉到客流量越来越高,现在平均每天收入在3000元左右,周末假期还会更高。”吴菊芬说,“现在乌镇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客人也愿意来店里坐坐,等餐时就刷刷手机。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在乌镇的各类商家已经十分普及,成了年轻游客的主要支付方式”。

李兴华在乌镇景区志愿者之家做志愿者已经4年多,对于乌镇3年来的“互联网化”,他深有体会:“我们志愿者之家经常会给游客提供雨伞借用等服务,以前经常出现丢伞的情况。现在我们和阿里巴巴建立了合作,游客用扫码的方式借伞,同时会产生相应的记录,如果逾期不还,他的芝麻信用就会受到影响,这种方式有效地约束了游客。现在我们虽然服务量提升了很多,但是极少出现借物不还的现象。”

除了对景区的影响,乌镇的“互联网化”也深刻改变了乌镇人的生活方式。去年,乌镇互联网医院成立。在这里,通过在线诊疗,病人不出乌镇就能接触到全国各地的医疗资源。在乌镇互联网医院,记者遇到了55岁的刘翠荣,她正通过远程视频向上海的一位医生进行问诊。“以前得病就得去医院,如果是大病,想去上海的医院非常不容易,如果要做复诊,就要反复往上海跑,非常麻烦。现在有了互联网医院,我基本上不出乌镇就能联系到医生,复诊十分方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