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不能老把眼光放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说这话的人名叫刘明勇,是重庆市城口县高观镇双竹村村民。日前,记者来到双竹村时,他正现身说法,鼓励乡亲们抓住当前政策机遇,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
46岁的刘明勇曾经在外务工,2012年不慎摔伤,造成右腿残疾。回到村里后,他本想不再干活,等着政府救济过日子。后来,经过村干部的不断引导和鼓励,让他扭转了等靠要的思想,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今,刘明勇一家不仅脱贫了,还琢磨着如何致富。
城口县地处重庆最北端,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的80个贫困区县和重庆市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说,特殊的地理环境让不少山区群众安于现状,加上过去多采用送粮、送物、送钱等扶贫方式,使一些贫困农民养成了等靠要的思想。
志不立,穷根难断。去年以来,城口县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农村开展“摒弃等靠要懒、摆脱精神贫困”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整治居住环境、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行动,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精神扶贫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在城口县庙坝镇南坪村,贫困户刘丹全正忙着给新盖好的两层小楼打扫卫生。“您瞧,土墙烂瓦变成了敞亮新居,废弃的猪圈改造成了卫生厕所,门前泥土路也硬化成了干净的水泥路。”刘丹全说,居住环境的改善让自己有了脱贫发展的动力。
发生改变的不只是刘丹全一家。记者了解到,城口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在全县90个贫困村完成了以改房、改路、改水和美化庭院等村容村貌环境综合整治,不仅帮助贫困户解决了住房杂物堆放、人畜居住不分区等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的恶性循环,同时也极大提升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动力。
城口县宣传部长袁开勇告诉记者,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县还着重培育“孝老爱亲”“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三种文明新风,为精准扶贫攻坚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力量。据介绍,目前全县引进产业项目40多个,筹集产业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帮助70%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城口县还创新扶贫参与机制,将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作为骨干志愿者,开展邻里相扶、爱心帮扶、百企千户等系列扶贫志愿服务行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向贫困村汇聚。全县目前共有200多家民营企业、2000多名致富能手参与到扶贫志愿服务行动中,从资源开发、技术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帮助了3000多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有效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数据显示,城口县2015年完成脱贫14984人,11个贫困村“摘帽”,按照计划,今年还将完成49个贫困村、1.5万贫困人口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