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名香港创客参观高新区,与内地企业家面对面交流——
青春梦想行走在创业路上
本报记者 董碧娟
右图 一位年轻的香港创业者(左)正在介绍自己的创业构想。
下图 参加香港创业青年内地行的百余位团员合影。
左图 香港创业青年正认真聆听内地企业家分享创业经验。
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董碧娟摄

10月的最后一周,已有冬天的味道了。然而,杭州、西安、济南、武汉等地的高新区却因一群青春活力的客人而显得暖意融融。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和团结香港基金共同组织下,100位平均年龄30岁的香港创业青年分成四路,在不同的高新区参观交流。当高新区迎来百位香港创客,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可用的资源很多”

香港创业青年发现内地创业环境很好,有丰富的创业资源能为己所用,不少人开始考虑将创业项目逐渐拓展到内地

香港始赤资本公司CEO方诗韵这次去的是杭州。让她感到非常惊讶的是,“原来政府对创业的帮助那么大,创业者可用的资源那么多!”比如杭州有一个对企业的支持计划,如果达到标准,可以拿到最高500万元的资金支持。“我们一方面看到政府对于创业的巨大支持,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在这种支持下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科技企业。既有支持,也有成效,是一个很好的势头。”方诗韵说。

方诗韵之前是一位律师,曾代表很多国际基金投资了国内多家初创企业。“我代表过那么多投资者,为什么不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代表相对弱势的初创企业,帮助他们融资。”带着这样的心愿,她创办了始赤资本公司,专注服务初创企业融资。这次创业也让她在香港和内地之间的往返更加频繁了。

师徒有限公司创办人之一陈纪睿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他们正在搭建一个武术界的资讯平台——CTOLD。武术师傅可以在上面登记注册展示自己,想学武术的人可以在上面寻找师傅。他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武术在香港和内地发展得更好。谈到此行收获,他说,“我们正处在创业初期,很多方面的经验还不够。这次去武汉,见到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听他们分享实用经验,比如创业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怎样才能吸引投资、吸引终端客户等,对我的启发很大”。

“内地的创业环境真的很好。”陈纪睿说,他们这次参观了很多众创空间,了解了很多政策,之前并不知道原来内地有这么多资源可以帮助青年创业。只要创业想法不错,可以为社会带来价值,就可以在内地得到平台和资源的支持。陈纪睿计划先在香港把创业项目打好基础、立好门户,然后逐步向深圳、佛山等地推广,再从沿海地区渗透到内地其他地方。

对香港创业者陈启康来说,这是他在内地第一次正式的商务交流。他说,“这次我去了武汉,认识了很多在那里创业的香港人,还有当地一些很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围绕怎么建立和运营企业分享了很多实在的经验,让我受益良多”。

“内地创业环境非常好,政府有很多政策来支持创业,孵化器比香港多。”陈启康透露,有机会的话,他也想在内地创业。他们正在建设一个人力资源平台,希望通过香港这个桥梁,把内地的人才资源和全世界的需求连接起来,更充分地展现中国人才的能力。

“科技创新是大潮流”

去年,香港初创企业增加了1558家,比2014年增长了46%。香港在创新创业方面正在加快脚步

10月27日,在北京中土大厦,记者见到了此次活动主办方代表之一——团结香港基金总干事郑李锦芬女士。这位原美国安利公司执行副总裁、美国《福布斯》评出的“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女性”接受了记者独家专访。

“我们希望通过香港创业青年内地行活动,让香港的青年人对国内的创新创业情况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郑李锦芬介绍,共有200多人申请参加此次活动,主办方从中遴选了100人。这群青年人不仅对科技创业很有兴趣,而且已经有了创业实践。他们平均年龄30岁,最小的只有16岁,平均创业时间为3年。

“非常兴奋!”这是郑李锦芬和团员们交流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她说,这次活动让青年们打开了眼界,打开了心扉,也让他们拓展了自己的创业思路。他们意识到可以认真地来考察一下内地市场,在内地寻找跟自己的领域相关的企业和资源,实现合作及优势互补。

当前,香港的创新创业情况如何? 郑李锦芬说,目前香港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加起来大概有40个。有研究人员对香港的初创企业进行了整体估值,大概在28亿美元到35亿美元之间,只有新加坡的四分之一。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商贸枢纽,是不缺资金的。但为什么在科技创业方面走得还是有些慢呢?”郑李锦芬认为,传统的投资还是比较重视房地产等领域,对科创领域的投资比较少。但她觉得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

郑李锦芬说,现阶段,香港也认识到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发展相对有些缓慢,因此正在加快脚步奋起直追。香港去年成立了创新科技局以及香港科学院,以进一步推动香港的创新创业。目前,香港已经有许多企业家、风险投资者通过建立基金、平台等来支持创新创业。据统计,去年,香港初创企业增加了1558家,比2014年增长了46%。根据美国的一项权威调查,香港初创企业的生态系统在全球综合排名25位,但在增长率方面排名第五。

“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香港当前创新创业发展的状态。”郑李锦芬认为,首先,科技创新已经是世界的一个大潮流,香港也需要借助科技创新实现转型;第二,香港有着很好的教育环境、科创资源和创意;第三,香港和内地互动交流越来越多,两地创新创业者的合作也更加多元、深入。

“积累经验后再创业”

专家建议,香港青年来内地创业,不要急于起步,要先学会接地气,最好在内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创业

问到即将完成的A轮融资规模,中国迷你仓有限公司创始人曹肇棆神秘而自信地一笑,答道“足够多!”“迷你仓就是主要服务居民的五星级地下小仓库,方便人们存储闲置物品,给家里腾出更多空间。”曹肇棆介绍。

作为一名在内地创业成功的香港青年,曹肇棆此次受主办方邀请来给青年们分享创业经验。他说,“文化上的差异一定是有的。所以到内地首先要谦虚地学习当地的文化,要接地气。还有,要学会打破传统思维惯性。比如,以前做迷你仓都觉得必须要用钥匙或门禁卡来管理, 而我们是第一个实现用手机来管理的。此外,我创业之前,在北京工作了6年。我不建议香港的朋友一来内地就开始创业,最好是先找一个本地的单位打工,好好积累经验后再着手创业”。

“内地市场很庞大,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同时,内地有很强的科技方面的设施,创业者可以把这些资源充分运用到自己的创业项目中去。”曹肇棆说。

郑李锦芬建议,在创业之初,创业者需要了解清楚自己的创业领域,看这个领域是不是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自己所创的“业”究竟有没有市场。另外尽量不要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应该和合伙人、团队一起努力。

“一个人有本事就应该创业成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郑李锦芬说,在美国,求职者去应聘时,人家问有无创业经验,如果有,接着就会问失败过几次。如果没有失败过,他们会让求职者多失败几次再来。郑李锦芬认为,“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一次经验的获取,相当于多读了一个MBA。传统的看法认为创业失败了会很没面子。我想再过10年,中国人不会用这种奇异的目光来看待创业失败”。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说,内地与香港在创新创业领域有着不同的优势:内地有着全球不可忽视的市场规模,有数量众多的技术人才,有着强有力的科技产业支撑环境,而这些因素都可以为香港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更大空间;香港有着高效和完善的教育体系、世界领先的研究团队、历史悠久的创业氛围,更是祖国内地在贸易、金融、物流等诸多领域开展跨境合作的超级连接器。充分发挥内地与香港不同的技术产业优势,全面沟通创新创业领域的信息,开展全方位跨领域的创新创业合作,必将推动内地与香港未来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