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器人产业的火爆发展,近年来,机器人技术迎来大变革。在2016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中科大的机器人“佳佳”既有如真人一般的美丽容颜,又有通晓百科全书一般的高智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工作效率越来越高;还有医疗机器人、玩具机器人、教育机器人逐渐应用在各个产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10月22日,中外专家齐聚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共同探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与创新、交叉与融合。
人机协作形成合力
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就连这一领域里的专家也始料未及。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学教授保罗感慨,很多原本只是小说和电影中的科幻场景,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
“在《奇异的航行》(Fantastic Voyage)这部电影中,微型飞船穿越红细胞解决问题。如今我们真的做出了这种‘飞船’,带着摄像头的胶囊机器人可以进入肠胃中细微的地方,取代了痛苦的结直肠癌常规筛查技术手段。机器人技术让原本复杂的疾病检查通过吞咽几个小药片就能实现。”保罗说。
人机协作的技术让机器人在医疗领域大展拳脚,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让机器人的发展充满无限可能。韩国科学技术院教授权东洙表示,在经过深度学习后,机器人已经能从事一些创意的工作了,比如写小说。未来某一天,机器人可能有人的反应,并且理解人类的行为。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正面临一场全新的技术变革。
与此同时,机器人技术正在与更多领域的技术实现融合。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侯增广表示,机器人与很多学科有关,包括计算机、机械、电子、电气工程等,也包括神经学、医学、仿生学等科学,甚至与文化、艺术等都有密切联系。
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华硕集团首席技术官罗仁权就把艺术和科技结合起来,创造出一款智慧机器人——彩色艺术画家。
“一般的机器人只能通过铅笔单色作画,这款机器人可以自己用颜料在调色板上调色,画技里的勾勒线条、添加阴影都不在话下。机器人可以在作画区画出凶猛的狮子、呆萌的宠物犬,还能画出栩栩如生的爱因斯坦画像。所有行为自动生成,机器人会不断生成视觉上的反馈,不断调和颜色,然后不断比较。”罗仁权说。
“我们希望应用机器人科技,使人和机器的创造力形成一种合力,模糊掉其中的界限。事实证明,机器人是完全可以模仿艺术家的。”罗仁权说。
提质增效大有作为
随着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招工难成为企业家最头痛的问题,因而许多企业开始大量应用工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在流水线上定位精准、工作高效,代替人们从事繁重而又重复的工作。与会专家表示,机器人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有力武器。
但是,对于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而言,当前的技术还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设计委员会亚洲理事长、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甘中学说,目前大多数工业机器人都是单臂机器人,没有手,更没有像人一样的智慧,它们只能在一些结构化的环境中工作,在线传感能力也比较差。“现在机器换人只达到30%,70%的工作机器人还不能完成,要发展‘中国制造2025’,必须发展‘心灵手巧’的双臂机器人和多臂机器人。”甘中学说。
甘中学认为,“心灵”是机器人要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判断、学习和决策能力,“手巧”是要开发机器人的柔性运动。“心灵手巧”的机器人既是一个智能终端、一个网络控制器,同时还是能够决策、服务的云制造平台。
“工厂的机器人不光是操作者,还有车间主任机器人和公司领导总裁机器人,不光能走上工人的岗位,也有从事管理的机器人。只有实现人和机器之间协同工作的车间,才能叫做真正的智能工厂车间。”甘中学说。
与会专家认为,未来工厂形态也将随着机器人技术发展而改变,不再是传统的亨利·福特发明的流水线,物联网将连接每个家庭,将个体的智能化融入规模化、高效率、能够体现个性化特征的制造流程,通过实体工厂加虚拟工厂,将每个人作为制造单元,从而真正实现智能化的个性制造。
“现在的工业机器人在机器换人、提高效率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对经济价值提升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现在的机器人还太笨。我相信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真正实现智能化后,其创造的价值将是现在的8倍甚至10倍。在经济提质增效方面,机器人还可以大有作为。”甘中学说。
兼收并蓄自主创新
机器人的红火发展使其成为未来智能制造和智能社会的一个风向标。全球正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预计会从2015年的163万台增加到2019年的约260万台,很多企业都纷纷摩拳擦掌,希望能抓住这一轮产业发展的机遇。
企业的争先恐后涌入、机器人产业园的纷纷落成固然让机器人产业发展表现出无限活力,但一些与会专家对市场上的盲目跟风表示担忧。“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令人欣喜,但工业机器人发展过热和无序化可能会影响产业发展。目前看来,国内企业工厂使用的机器人大部分来自进口,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品类还不多。”甘中学说。
“日本、美国的机器人在技术上已经遥遥领先,他们研制机器人产品的周期很长。美国研发一款给医院病人送药、送文件、送水的机器人,试验了16年才实现商业化应用,韩国IMC公司花了10年时间开发胶囊内视镜的技术。我们应该在机器人的基础研究上沉下心来,研发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甘中学说。
尽管机器人发展势头迅猛,但专家们认为,还有很多关键技术需要克服,如安全技术、控制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柔性冗余自由度等。
如何发展我国自己的机器人技术?与会专家认为,我国既要善于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要坚持自主创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滨表示,为了发展水下机器人技术,我国曾经与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都开展过国际合作,逐渐掌握了工程技术,现在走到了一个相对自主发展的阶段。未来可以更多地借鉴这种合作模式,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创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