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滕州市西岗镇郭孔庄村脑瘫患者赵曰凯:
一根手指奏出生命最强音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鲁大鹏
赵曰凯与妈妈一起搞研发。本报记者 王金虎摄

“我想让妈妈过上好日子,不想拖累任何人。”这含混不清的话语出自一名患有脑瘫的“90后”——家住山东滕州市西岗镇郭孔庄村的赵曰凯。

在普通人眼里,他是一名弱者,肢体一级残疾,只有一根手指可以活动,但他拥有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两家电动车专卖店、4个自主商标,满满一箱子的荣誉证书。“我不是为了体验失败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要让生命见证奇迹。”赵曰凯语气淡定地说。

1990年10月,出生不久的赵曰凯高烧不退,几经治疗收效甚微,后被确诊为脑瘫。长大后,生性倔强的赵曰凯顽强地学习走路,身上留下了一道道疤痕,家中常备为他擦拭伤口的药。直到9岁时,他才能拄着拐杖踉踉跄跄走上几步。

看着儿子艰难生存,母亲王绪苓经常暗自以泪洗面。但面对赵曰凯时,她却异常坚强:“这一生,你注定要跟自己开战。承认自己是弱者,就失败了,战胜自己才是最可贵的胜利。”心存一线希望的父母带赵曰凯遍访名医进行治疗,家中因此负债累累。有一次,因为没钱买药,他们迫不得已把家中仅有的一只鹅卖掉。

2000年,为了维持生活,赵曰凯的父母借钱开了家电动车行。

逆境也是一种教育。也许是比同龄人多了些挫折,也多了些泪水,这些历练让赵曰凯更早走向成熟。懂事的他读到初中就决定放弃学业。“父母整天接送我太不容易了,我要努力帮家里还债,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赵曰凯说。

上帝为他关闭了一扇门,却为他开启了一扇与外界沟通的窗——互联网。离开学校后,他开始学习网络营销,经常让妈妈带着他参加各种创业培训课。

“这孩子爱钻研,只要有空,他就摆弄电动车电瓶,渐渐对其中的构造了如指掌。有时,我的电瓶坏了,按照他的指点,几下就弄好了。”邻居吕宜英对这个身残志坚的小伙由衷地佩服。

在电动车行,赵曰凯经常听到顾客抱怨:电动车电瓶因充电时间过久导致电池报废。2012年6月,他开始琢磨如何提高电瓶的使用寿命。“温度过高就自动断电。”他受家用热水器自动断电电阻的启发,尝试把这一原理用到充电电池上。经过多次试验,他发现,这个方法能有效防止电瓶充电过量,便给自己研发的新产品取名“电池宝”。

“别看‘电池宝’不大,在研发过程中,费了曰凯不少心思,为解决一个技术难题,他经常彻夜上网查资料。孩子的手脚不便,我成了他研发的帮手。”看到儿子自强不息,王绪苓颇有些欣慰。

从2013年2月起,赵曰凯尝试将大功告成的“电池宝”销售出去。起初,电话里客户听出他口齿不清,知道他有残疾,立马就挂断电话,他只好将销售渠道搬到网上,并用唯一可以自主活动的左手中指练习打字,与各地客户联系。

赵曰凯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网上接洽的第一个客户是河南平顶山从事电瓶维修的,这第一笔生意谈了2个多月,收入200多元,给了妈妈补贴家用。这“第一桶金”让赵曰凯兴奋不已:“它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动力,让我坚信,只要你不放弃,终将会有回报。”

在哥哥赵月浩的帮助下,2014年2月,赵曰凯研发的新产品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年11月,他又成功申请了“防鼓宝”专利。他还注册了滕州市西岗凯达电子公司,并申请了全国统一客服热线,被滕州市电子商务推广中心授予诚信经营电子商务企业。目前,他已有500多个代理商,分布在全国各地。

“天生我材必有用,希望残疾人朋友不要自暴自弃。”赵曰凯说,自己最大的梦想,是通过努力把公司做大做强,带领更多残疾人致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