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支月英,1961年5月生于江西省进贤县,中共党员,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负责人。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师德楷模”“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
36年前,19岁的姑娘支月英告别家人,挑着被褥,来到海拔近千米、离家数百公里的山旮旯——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小学当教师。她像一棵大树,守望着这片山区,送走了一拨又一拨学生;她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深山娃儿的梦想,用爱诠释着人民教师这一神圣的称谓。
吓不跑的小姑娘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教育事业方兴未艾,师资队伍青黄不接,尤其是在边远山村。时年19岁的支月英,满怀对教育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参加了泥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
公榜的那天,年轻的支月英扎着及腰的麻花辫,踮着脚透过人群,在榜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考上了!当她兴冲冲地把这个喜讯告诉母亲时,母亲却愣住了:“英子,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提前和我商量?”
支月英想不明白,美好的生活正在向自己招手,妈妈为什么不理解?妈妈反复劝她:“我们不是本地人,不久就要回老家。而且山里生活不方便,老师也不好当。你要是去了那山旮旯做老师,我就回老家,一辈子都不认你这个女儿!”
支月英的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她紧紧搂着母亲,“娘啊,您怎能不认我,我是您的女儿啊”!母亲没有说话,泪水也不停滚落。最终,执著的女儿还是说服了赌气的母亲。“你只能试一两年。”无奈的母亲撂下了一句硬邦邦的话。
刚到泥洋村,支月英就发现,这里条件比她预想的还要艰苦。当地人烟稀少,不通班车,孩子们上学全靠步行,要在崇山峻岭间走10多公里,单程就要花两个多小时。夜深人静时,山风呼啸,鸟兽怪叫,吓得人难以入睡。恶劣的条件吓跑了前来任教的外地教师,他们像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看着年轻的支月英,当地村民都笑笑:要不了几天,这姑娘就会像别的老师一样哭着跑掉。可支月英非但没跑,还把根深深地扎在了这山旮旯里。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成为深山乡村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在泥洋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
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元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连自己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就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让教室里暖洋洋的。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10多公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一趟下来,他们都累得腰酸腿疼,筋疲力尽。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10多公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的!”她只是望着母亲笑笑。其实她心里充满了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让母亲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对支月英的敬业,丈夫蔡江宁心里也有“抱怨”:“她越走越远,反正学校就是她的家!”抱怨归抱怨,但蔡江宁还是拗不过妻子的坚持,“没把她拉下山,反被她拉上了山。不过也好,有啥事过来方便”。
奔赴大山更深处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支月英常常头晕眼花。她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声带结节等病症,2006年因视网膜出血,一只眼睛已看不见东西。
“没去看病吗?”《经济日报》记者问。“学校三个年级就我一个老师,哪里有时间专门看病?”支月英语气轻松地回答。
2012年2月,组织上考虑到支月英年纪偏大,身体欠佳,决定调她下山到中心小学任教。正在此时,一个距离泥洋村十多里的更偏远山村白洋村群众联名请支月英到村里任教。白洋村是澡下镇最偏远的山村。她的家人不赞同她去:“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后,她毅然收拾行李奔赴白洋教学点任教。
学生李小军行动不便,支月英每天去接送,还辅导他做作业。在她的努力下,孩子们进步很快,令家长们赞叹不已。
2012年暑假,为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贪黑,一边认真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还把丈夫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学校工地上度过的。
支月英的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们的家长,学生刘毅恒的母亲李霞主动当起白洋教学点的代课老师,“支老师曾是孩子爸爸的老师。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什么是一个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我也想像她那样,为学生们尽些力”。
山村学生的“好妈妈”
30多年来,支月英心中始终只有一个目标:好好教育孩子,好好对待每一个孩子,为山里娃的成长多做点实事。
每天,她认真备课、上课、改作业,教孩子们语文、数学,还教他们唱歌、画画,与他们一起玩耍。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认可。山花开了,总有孩子为她采来最香的一束;山果子熟了,总有孩子用书包带来最甜的一捧;她生病时,总有孩子带来滚烫的熟鸡蛋;逢年过节,总有乡亲们送来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
支月英难忘此情,难舍此山。她习惯了在大山里教书育人的生活;习惯了在风霜雨雪时,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回家;习惯了那些留守孩子把她当姐姐、当妈妈一样聊天、撒娇。
一茬又一茬的孩子毕业了,有的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但都对支老师恋恋不舍。山里人早把支月英老师当成他们的亲人,孩子们只要听说支老师会走的消息就问:“支老师,您不会走吧?支老师,您可以不走吗?”看到他们至纯至善的目光,支月英又怎么忍心离开呢?
“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这是支月英最爱哼唱的一首老歌,每当唱起它,她的目光总会投向日夜陪伴她的深山里的棵棵大树,支月英觉得自己也是扎根于此的一棵“大树”,学生就像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在她身边飞来飞去,在她身上筑起小巢,在她的绿叶间快乐歌唱!
对于现在的生活,支月英感到很满足,她说:“山里的孩子获得了知识,而我也享受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