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0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淄博:
新风吹走陋俗
本报记者 王金虎

今年,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于家村专职在白公事上当厨师20余年的于继孔“下岗”了。无独有偶,张罗了几十年红白公事的金山镇洋浒崖村谢福长老人也“退休”了。原来,他们那些“本事”没了用武之地。“搁过去,白公事的‘道道’太多了,程序复杂得能写本书,按照老套路走下来至少要3天时间,得花费上万元。现在简单多了,佩白花、致悼词、默哀、告别,也就十几分钟的事,一场白公事最多花费千把元。”谢福长说。

“过去是一家有事、全村忙活,表面上看着风光,实际上大家都叫苦不迭。”刚办完儿子婚事的洋浒崖村村民巩家义一脸轻松:“眼下倡导喜事简办,庄里乡亲随礼不坐席,只招待双方直系亲属,一共摆了6桌酒席。搁过去,面子比天大,少说也要招待30多桌,最后欠下一屁股人情债,就剩一个‘累’了。”

婚丧嫁娶,起土上梁;乔迁新居,新生儿郎,这些百姓生活中的大事,都少不了一些必要的仪式。但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之风愈演愈烈,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中难以治愈的顽疾。淄博市将移风易俗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营造了人人崇尚文明、人人创建文明、人人享受文明的良好氛围。

移山易、易俗难。“群众打心眼里反感、反对繁杂的习俗,从内心深处呼唤移风易俗,但很少有人敢越雷池一步,谁也不愿意背上不孝不义的骂名,谁也不想当出头的‘椽子’。”对于陈规陋习,临淄区金山镇东崖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孙成富深有感触。

“群众有移风易俗的需求和自觉,缺少的是有力的倡导和规范。这件事只能由党委、政府出面来做,帮群众挡这个‘面子’。这是提升一个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绕不过去的一个关口,也是民生事业向纵深推进的迫切需要。”临淄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玲霞说。

从2013年开始,临淄区率先整建制推行农村移风易俗工程,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破除迷信,红白公事全程一个标准操办,刹住了农村随大礼的歪风。

洋浒崖村支部书记谢中岱认为,过去经济条件不好,随份子还具有一定的融资和众筹作用。现在经济条件好了,随份子纯粹是一种心意表达,统一标准有利于纯洁农村的人情往来,逐渐养成重情轻礼的良好民风。

婚丧嫁娶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大事,很多人担心自己办的时候没人帮忙,不得不随俗。临淄区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突出强化村级红白理事会的作用,按照统一章程帮助群众全程操办红白事,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目前,该区432个村居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覆盖率达100%。

临淄区、镇、村层层签订移风易俗改革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相关指标列入文明社区、文明镇办重点工作和乡村文明行动17项工程考核指标。对丧事简办的村居,500人以下的补贴500元,500人以上的按每人1元补贴,如有不按照新规办理的,出现3次就扣除全部补贴。

补贴金额虽然不多,但导向作用明显。截至8月底,临淄区白公事共计1766起,全部按新规办理;红公事共计961起,按新规办理的比例达到92%;婚丧事花费由每例两三万元,降到1200元左右,大操大办现象彻底消失。

“现在不让大操大办了,其中一条就是村民随份子不得超过100元,那过去随出去的份子钱收不回来咋办?”今年7月筹办儿子喜事的张店区南沣村村民吕新群心头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可到最后一算账,老吕的眉头舒展开来,一场简单的婚礼办下来,总共花了不到1万元。“如果按过去的惯例来办,6万元也打不住。以前虽然能收不少份子钱,但入不敷出。现在收的份子钱虽然少了,但因为简办婚事,最后还略有结余。”

今年初,淄博文明委制定了《移风易俗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标准,每季度考核一次,年底88个镇办总排名,考核结果与精神文明奖、优秀基层党组织建设评选挂钩,排名在后1/3的不得参评各级文明村镇。最近,他们又进一步明确红白公事指导标准,规范婚丧礼仪程序,增强仪式感。要求红事体现家风传承,开展感恩教育;白事体现对逝者的追思、对生命的尊重。

目前,淄博市所有村都出台了抵制大操大办的村规民约,由每个村的红白理事会按统一标准制定新的礼仪规范,并严格执行,“以简朴为荣、以节约为美”的社会新风尚正渐渐在村民心里扎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