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9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更多生命呐喊
杜 铭

近来,可爱的大熊猫宝宝终于让关心它的人们松了一口气:经过持续多年的努力,这种萌萌的生物终于“慢悠悠”地从灭绝的边缘奇迹般地“爬”了回来。由于中国境内大熊猫数量的增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已将该物种的现状由“濒危”改为“易危”。

不过,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却让我们倍感忧虑:4年间,全世界有12万头大象被非法杀害——如果将它们的尸体累叠起来,高度可达国际空间站;过去10年中,至少有100万只穿山甲在野外被捕杀;平均每天就有3头犀牛被杀,西方黑犀牛已经灭绝;类人猿在非洲部分国家也已灭绝……这一长串数字告诉我们,很多动物并没有大熊猫那么幸运;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还需要做得更多。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级保护动物,受到的重视自然非同一般,从建立保护区到人工繁育,我国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全世界认可。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能得到人类这般“礼遇”的动物毕竟是少数,还有很多物种在加速走向“濒危”境地。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发出的最后一声哀鸣就成了某个物种在这个星球上的“绝唱”。

“万类霜天竞自由”,地球家园不仅属于我们人类。珍稀物种急剧减少,罪魁祸首是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如果没有人类对野生动植物产品无止境的贪婪索取,就不会有非法盗猎者铤而走险,使红木树种急剧减少,让大象失去宝贵的牙齿,让鲨鱼沉入深海痛苦死去。

保护野生动植物,并非与普通人无关。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我们应该意识到:任何对珍稀动物产品的消费行为,最终都有可能转化成非法盗猎者射向野生动物的无情子弹。我们决不能“助纣为虐”,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拒绝为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买单”。贪婪、无知、冷漠、时尚、投资以及文化信仰等,都不能成为对任何物种造成威胁的理由。

除了偷猎等直接因素外,诸如农业、采矿、开路等人类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等隐性“杀手”也不容忽视。这使得即便是大熊猫,也难以高枕无忧。由于气候变化,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竹林面积不断缩小。预计在未来80年内,超过1/3的大熊猫栖息地将被毁。保护生物多样性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当前,我国正探索国家公园生态体制改革,意在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万物生长营造空间。

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生命呐喊”,旨在号召社会大众保护野生动物,让我们为更多的生命而呐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