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9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
四渡赤水 得意之笔
□ 苏海鹏

十几个红色故事娓娓道来,每一个旧址,每一件文物,每一段故事都在讲述那段长征历史,感人至深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访问中国时,盛赞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来到红军四渡赤水的重要转战之地四川省古蔺县太平镇,来感悟四渡赤水的奥秘与神奇。

古老的镇子,与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血脉相连。1935年春夏,中国工农红军在川、滇、黔三省边境地区进行了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战役。战役历时72天,其中在古蔺县转战就达54天。太平镇渡口是红军长征二、四渡赤水的重要渡口。

为了纪念四渡赤水战役,古蔺县修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在陈列馆前的广场上,是当时红军行军时的铜像,他们有的负重前行,有的互相搀扶,但都神情坚毅,充满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穿过广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几个金色大字便跃入眼帘。一进馆,便是声、电、光一体化的红军四渡赤水示意图,让游客能很快了解四渡赤水战役的穿插战斗经过。

太平渡陈列馆里珍藏着数百件当年红军留下的革命文物:红军银戒指、印章、铜口笛、扩军宣传画、绝密号谱,以及当年红军使用过的箩筐、楼梯、门板等,述说着当年红军在古蔺的峥嵘岁月。

看到红军当时穿过的一件棉袄,现年90多岁的太平镇街村村民车盛寅老人讲述起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红军来时已是冬天,他们扛着枪,穿得很单薄。来到太平渡未进群众家门,未拿百姓一针一线,全部在街面上宿营,离开时还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车盛寅老人说,红军来了,将地主的粮食分给穷人,至今在太平镇上,还广泛流传着“分果实会场”的故事。红三军团一部进驻太平镇,镇上未逃离的群众对红军的到来心存疑虑,于是红军打开地主朱蜚声家的粮仓,开仓分粮,杀了肥猪,抄出财物。那天,红军干部找来打更匠周国清,请他鸣锣通知群众来镇中心荣盛通盐号集合,群众先是怕来,直到周国清第三遍锣通知后,人们才打消顾虑,从四面八方赶来。于是红军战士们将粮食、猪肉和财物分给镇上群众。周国清特别高兴,因为分肉的小战士说他辛苦了,别人一人一块猪肉,周国清一人得了两块。

“这些馆藏文物,大部分是上世纪50年代起从古蔺民间征集的,其中还有几件是国家一级革命文物。”陈列馆讲解员徐佳指着一本红军医书,向游客介绍起这本书的故事。

当年一位学医的红军战士,负伤后遇着太平名中医胡大成,胡大成热心地为其疗伤。疗伤期间,两人关系十分融洽。红军战士伤愈后,便把自己手抄毛笔小楷《实用内科教材》送给了胡大成。胡大成非常珍惜这本医书,一直珍藏。1975年,他的大儿子胡廷汉把这本医书无偿捐赠给太平渡陈列馆,现在是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讲解员滔滔不绝,声情并茂地讲着那段光荣的历史。“失谱必失命,失命不失谱的绝密号谱”“红军盆”“红军树”“翁媳救红军”等十几个红色故事娓娓道来,每一个旧址,每一件文物,每一段故事都在讲述那段长征历史,感人至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