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法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以来,我国大力推广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执行信息公开——
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
本报记者 佘 颖

2016年9月13日上午9时30分,备受关注的快播公司及王欣等人涉嫌非法传播淫秽物品罪一案在北京海淀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跟今年1月的首次开庭、9月9日的继续庭审一样,海淀法院仍然在微博上进行图文直播,广大网友亲眼“看”到了法院审理及宣判过程。

“海淀法院主动公开案件庭审、直播公开宣判,能够增加该案审判工作的透明度,方便广大网民实时了解该案的进展,有利于人民群众支持与认同海淀法院等司法机关的审判活动,最大限度推动公众充分了解司法、信任司法。”北京德恒(苏州)律所专职律师孙行政这样评价这一系列庭审公开。

提升司法公信力,正是庭审公开的初衷。自2013年以来,最高法院提出建立完善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案件的立案、庭审、调解、宣判等诉讼过程,符合条件的裁判文书,法院为实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所采取的执行措施等,全部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开。

2013年7月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开通运行。2016年8月3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手机APP正式上线,修订后的《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同时发布。截至2016年9月9日上午10点,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裁判文书总量达2079万篇,访问总量约24.5亿次。

看得见的不仅是正义的结果,实现正义的过程也变得“可视化”。

2013年12月,“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正式上线开通,截至2016年9月9日,已收录近4000个庭审直播视频。今年7月1日起,最高法院全面实现庭审网络直播。老百姓坐在家里,点击鼠标,就可“旁听”全国各地法院的庭审直播。

“我国上网的裁判文书数量世界第一,庭审直播数量世界第一。”最高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表示,我国司法公开的脚步之快、类型之广、参与法院之众,均已走在世界前列。

老百姓能够看到“神秘”的法院庭审已经很满足,但最高法对司法公开还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把全国所有法院纳入同一个信息平台,对全部司法信息实行全流程监控。为此,最高法建立了一个涵盖全国3000多家法院的国家司法审判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将案件的收件、审判、结案过程全部上网。

许建峰向记者展示了这个司法信息公开的升级版本:在一面硕大的背景墙上,一张数字中国地图上方显示,截至2016年9月6日上午10点,全国新收案件14827件,已办结3414件。

这个数字还在不停增长。屏幕上,河南地区亮起一个蓝色光块,数字显示收案60件、办结10件。光块很快变成一道蓝色的轨迹,飞向代表北京的黄五星。随着蓝色光块不断在地图上闪现,一道道轨迹飞向北京,10点25分,当天新收案件达19838件,已经办结4562件。

“没想到吧,我国3000多座法院,半个小时接受的案件就超过5000件。”许建峰还告诉记者,每起案件中法官的个人信息、办案过程等全部记录在案,对法官形成有效监督。同时,系统还会分析同一类案件历史上采用了哪些法条、如何判案,也方便法官参考。

截至2016年9月6日,该平台累计接收案件8910.95万件,涉及法院3519家,司法人员22.64万。如此庞大的样本量不仅成为司法公开的硕果,也是承载经济社会运行信息的富矿。

“通过分析案件情况,我们形成了20多个专题报告,包括民间借贷纠纷、非法集资、食品安全、金融诈骗等,都是之前掩埋在单独个案中的信息汇总。”许建峰举例说,“比如我们在分析2013至2015年审结的食品安全案件中发现,案件主要集中在河南、北京、广东三地,且毒豆芽问题最为突出,相关品类占案件比例高达18.6%。”根据案件特点,报告还给出了各类案件的防范打击建议。

许建峰表示,最高法将进一步完善系统对司法信息的收集、管理、使用等功能,让它真正成为防止司法腐败的阳光,实现以公正促公开。

“阳光司法能够促使司法审判人员加强廉洁自律,并显著减少暗箱操作和司法寻租。”国家法官学院院长黄永维“爆料”称,近几年找法官打听案件的人少了很多,“大家都知道过问案情要留痕迹,都不愿意冒这个险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