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产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多酒企面对“寒流”积极开启转型之路——
酿酒业触底回升态势明显
本报记者 王新伟 吴秉泽

“虽然中国白酒行业的寒冬尚未结束,但触底回升态势明显,2016年底或将迎来复苏的春天。”日前,出席第六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的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白酒行业收入与利润实现双升,当年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达到1563家,实现白酒总产量1312.80万千升,同比增长5.07%;完成销售收入5558.86亿元,同比增长5.22%;利润总额727.04亿元,同比增长3.29%;税金552.67亿元,同比增长4.78%。同时,中国白酒商品在出口方面也取得了不小成绩,2015年累计出口白酒数量16188.83千升,实现出口总额约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56%和37.21%。

2013年以来,我国酿酒行业亏损面扩大,整体效益不断下滑。面对“寒流”,酿酒企业纷纷进行战略调整,开启转型之路。

贵州茅台积极开发空白市场,把触角延伸至农村;同时,致力于向大众消费和商务消费更深层次渗透,“互联网+”的营销转型,更是让茅台平添了“隐形的翅膀”。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茅台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1.73亿元,实现净利润88.03亿元,同比增长15.18%和11.59%,增速重新回到10%以上。

“茅台现象”并非个案。五粮液上半年营收132.56亿元,同比增长18.19%;汾酒实现营收24.23亿元,同比增长7.9%;沱牌舍得实现营收7.79亿元,同比增加24.34%。国内众多酿酒企业谋求产业转型创新的意识明显增强,包括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更加注重生产质优价廉的大众酒,越来越多的名酒开始成为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的“民酒”。

贵州茅台酒厂名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季克良表示,寒冬倒逼中国酿酒企业从工艺、技术、品质、营销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告别过去不理性的发展方式,这有利于酿酒行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从产酒大省的发展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产量累计22万千升,同比增长17.1%;完成增加值320亿元,同比增长16.3%,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0.2%。

虽然出现初步转机,整体呈现上扬趋势,但白酒行业的转型调整还将延续。贵州国台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新认为,“从目前情况看,酒行业正处在缓慢回升中,未来很有希望,但也不能盲目乐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